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秀屿鲍鱼科技产业园的壹路鲜伴(福建)食品有限公司鲍鱼罐头生产车间,只见车间的各条流水线上,工人正紧张有序的忙碌中,通过分拣、装罐、灌汤、封装、杀菌等多道工序,鲍鱼罐头包装出厂,准备销往海外市场。 据悉,壹路鲜伴(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鲍鱼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鲍鱼罐头、溏心鲍、冻鲍的生产,凭借独特的原材料产地与工艺优势,在海外市场展现出稳定且持续的需求态势,鲍鱼制品出口连续6年单品全国第一。 “目前,最受海外消费者青睐产品是溏心鲍,销售额已达一亿”。壹路鲜伴(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魏昕介绍说。溏心鲍主要采用3年以上的优质南日鲍,传承福建古法,通过自然干制、自然糖化、复杂涨发与精细炖煮等工艺,确保中心部位凝就软糯流心质感。 “一粒鲍”的发展,是秀屿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秀屿区是全国鲍鱼主产区之一。目前,秀屿区鲍鱼养殖1440亩,存养3亿多粒,年产量8860吨。近年来,秀屿区高度重视鲍鱼产业的发展,保护“南日鲍”品牌,围绕鲍鱼育苗、养殖、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全面发力。 今年4月,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实现全面封顶。该产业园是全省首家以鲍鱼加工为主题的产业园,整合海洋食品加工、冷链仓储、产品展示、工业旅游体验等全产业链功能,致力打造引领全省海洋食品产业升级的标杆性科技园区。目前园区已吸引海和惠、淼鑫、骆农夫、淘大等8家企业签约入驻。 “未来,秀屿区将以全省首个鲍鱼科技产业园为平台,提档升级生产加工贸易各环节,促进海洋渔业一二三产融合,不断巩固和提升秀屿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综合科科长陈芳介绍说。 位于南日岛浮叶村的福建省东禹鲍鱼文化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认定、省民政厅登记备案,成为全国首个集展示、科研、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鲍鱼主题博物馆。馆内陈列了来自全球的100多种鲍鱼壳标本和化石,该馆通过“文化+产业”模式,推动鲍鱼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每年接待游客超万人。 在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秀屿区正书写着“小鲍鱼撬动大产业”的生动实践。通过科技赋能养殖、创新驱动加工、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里的鲍鱼产业实现了从传统渔业向现代化产业的华丽转身。如今,“南日鲍”不仅畅销海外,更成为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色名片”,展现着福建特色现代农业的强劲活力。 延伸阅读 秀屿区“南日鲍”先后斩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中国驰名商标”等4个“国字号”品牌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等5个省级荣誉,并于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24年12月入选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鲍鱼类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