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埭头镇安民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片区
2025-07-11 15:32:04 傅梅香 林伟 陈志聘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何雨晴  

埭头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东林村、石城村、淇沪村为试点,打造安民铺共同富裕示范片区。这个位于兴化湾畔的特色片区,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探索出一条“产业引领、文旅赋能、治理创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这几天,秀屿区埭头镇安民铺记忆馆布展紧锣密鼓推进。这座承载着3个村历史记忆的场馆,恰是安民铺共同富裕示范片区加快建设的生动注脚。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该片区在产业、文旅、治理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产业筑基 海洋经济激活新动能

7月8日,位于埭头镇石城村的福建省汇鑫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现代海珍品产业园内,技术工人调试新引进的深加工设备。“这是符合食品SC标准的专业化厂房,投用后,可实现海参、鲍鱼等海产品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跃升,构建起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公司负责人林晓滨介绍,目前企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成熟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00多户养殖户投身海参养殖,去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汇鑫城海珍品产业园建设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林晓滨早年在新加坡等地经商,积累了丰富经验。2023年11月,他回到石城,从大连引进优质海参苗,在石城一级渔港周边海域试养,首批便收获近10万公斤海参。去年年底,公司与石城村深度合作,投资建设海珍品产业园,计划打造集原料生产、精深加工、展示交易、冷链物流及科研、金融、渔旅融合于一体的海珍品新型产业链基地。

“我们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回乡、项目回村、资金回流’工程。”石城村党总支书记林高成告诉记者,现代海珍品产业园通过租用村集体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数万元,项目投产后还将实行效益分红机制,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双赢局面。

目前,石城村通过创新“乡亲助项目,项目兴乡村”的发展模式,已成功引进中草药康养基地、预制菜加工厂、谊来罐头制品厂等5个优质项目落地。

汇鑫城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安民铺片区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立足黄金海岸线,片区精准把握“海洋富区”战略机遇,构建起“一核多元”的产业格局。

片区以渔业养殖、捕捞等传统优势为根基,结合渔港提升和海洋牧场建设,持续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各村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形成互补发展格局:石城村以鲍鱼养殖为支柱,成立合作社,实行公司化运营,将养殖区域拓展至防浪堤外围,养殖规模达1000多亩,年蓄养量约3000万粒,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东林村依托邱山农林场,推动农业基地向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转型。

文旅赋能 滨海风情绘就新画卷

华灯初上,石城环海公园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造型别致的滨海栈道上,游客们或凭栏观海,或架起相机捕捉美好瞬间;沙滩上,游客欢笑着追逐浪花,留下一串串脚印。

游客们在石城环海公园游玩。

这座占地1.35万平方米的环海公园,嵌在石城村南北码头之间。作为城乡一体化项目,公园2012年启动建设,2022年逸溢宇海公司接手进行升级改造,去年开园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据介绍,环海公园月均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群众发展民宿、餐饮、夜市经济,形成“投资有回报、村财能增收、群众有收入”的共赢局面。眼下,公园正加快建设停车场,完善服务设施,形成“一核带多点”的旅游效应。

热度不止于此。东林沙滩平坦沙滩绵延数里,2023年环境整治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这里成了亲子游热门地;淇沪村风车沙滩则以白色风车与碧海蓝天的“清新组合”,吸引年轻人来此打卡。

3个村古称“安民铺”,1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海洋文化、古厝风情、华侨故事等资源星罗棋布。立足“山海相拥、人文荟萃”的资源禀赋,片区精心打造文旅品牌,通过夜景亮化与村容整治,刷新颜值,系统盘活资源:安民铺乡村记忆馆串联起三村史脉,石城环海公园、东林沙滩、淇沪风车滩形成特色矩阵,一条融合自然与人文的旅游线路渐趋成形。

基础设施同步升级。石城村爱情路铺就浪漫底色,东林沙滩完成美化修缮,东林与淇沪村新装路灯照亮夜路,溪道整治让清水绕村流……以“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的乡村道路改造,让“出门见景、步步皆画”成为现实。

文化IP深度挖掘,让旅游更有内涵。正在布展的安民铺记忆馆,将系统展示千年渔村的变迁史;规划设计的风之美术馆,以艺术再现渔民生活场景。

当地干部介绍,他们正在与木兰集团合作,分期打造安民铺文旅项目。一期将围绕东林沙滩、日出营地等资源建休闲项目,改造粮站、供销社等老建筑,连通滨海道路形成旅游环线,聚人气、树品牌;二期则聚焦渔农产业延伸,补齐酒店餐饮短板,实现“玩在海边、吃在渔村、带鲜货走”的全链条体验,让文旅融合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治理创新党建引领凝聚新合力

连日来,安民铺片区的志愿者们穿梭在3个村的街头巷尾,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让夏日的滨海乡村更显清爽宜居。这样的跨村联动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片区治理的常态。

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攻坚,安民铺正以机制创新破解乡村发展中的难题,为共同富裕筑牢治理根基。“以前各村各扫门前雪,现在抱团发展闯新路。”这是片区群众对治理变革的直观感受。

针对石城、东林、淇沪三村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融的特点,片区创新推行跨村联建模式,注册成立安民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3个村的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公司+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体系。这种模式打破了行政壁垒,将原本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试点示范、成片带动”的思路,推动养殖基地共建、文旅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石城村的渔港资源、东林村的林地优势、淇沪村的滩涂潜力,如今都被纳入片区发展大盘子,实现“1+1+1>3”的融合效应。

基层治理的效能,关键在党组织的凝聚力。安民铺以三村联建为契机,创新成立联合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片区发展的各个角落。作为乡村治理示范村,石城村率先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把村民关心的集体资产处置、惠民政策落实等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通过“晒权、督权、控权”保障村民知情权与参与权。这一经验很快辐射到整个片区,东林村的土地流转、淇沪村的项目招标都参照执行,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

与此同时,片区在3个村全面推进“一厅一会一室”建设:村民议事厅里,大家围坐讨论村庄规划;便民服务大厅中,社保、医保等业务“一站式”办理;乡亲调委会请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化解邻里纠纷;应急处置中心则通过“会商研判”机制应对台风、暴雨等突发情况。这些阵地成为村民参与治理的“主舞台”,让“共商共建共治”从理念变为现实。

埭头镇司法所所长许约翰表示,他们在“全市一张图”平台的基础上,计划开发上线安民铺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服务设施共享、联动志愿服务、举办各类文娱活动,促进人合、心合、情合,实现片区均衡发展、共同提升。

从“各自发展”到“协同共进”,从“资源分散”到“优势互补”,安民铺片区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片区正以“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为理念,通过“文化IP化、产业数字化、生态场景化”路径,打造集海洋经济、农业经济、数字科技、文化传承、非遗研学、旅游观光、社区共建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