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秀屿区投入26.5亿元发展民生事业,占财政支出84.6%,投资6.86亿元用心办成44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基石不断夯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秀屿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聚焦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等领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师兴教 教育发展更优质 夜幕降临,莆田二十五中教室内,柔和的灯光把每个角落照得通明,学生们正在认真学习。“自从安装了护眼灯,教室里明亮多了,眼睛更舒服了。现在我们可以更专注地听讲、写作业,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学生们纷纷点赞。秀屿区实施为民办实事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项目,护眼灯投用后备受好评。 秀屿区各中小学此前尚未完成护眼灯改造的300间教室,在今年秋季开学后顺利完成照明环境提升改造,原先的日光灯全部更换为LED微晶面板灯,教室光照度、均匀度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秀屿区根据各中小学办学规模变化情况,配置120套多媒体设备,实现中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以来,秀屿区紧扣科教兴区、教育强区,谋划实施教育项目14个,投入27.8亿元,新增学位3000个,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大附中莆田学校实现今秋开学,为秀屿实施“科教兴区”添动力。 坐落于高铁新城核心区的北大附中莆田学校于今年秋季全面招生开学,为秀屿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赋能添彩。与此同时,毓英学校、莆田第十一中学等项目扎实推进,“多点开花,满园齐放”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完善。 以深化教育工作“十个抓”为主线,秀屿区各级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形成“重教兴教、助教支教、爱教乐教”良好风尚。今年以来,莆田十中入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区实验中学晋级省二级达标高中,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 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今年,秀屿区将丙仑初级中学、平海中学、石码初级中学、埭头英前小学等4所学校作为全区首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定点学校”,正式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作用。 护航健康 医疗保障更舒心 12月6日,秀屿区“婚检+婚登”一站式服务窗口在秀屿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让准新人们“进一道门,办两件事”。此举广受好评,对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婚姻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也很有意义。 邀请莆仙戏演员开展免费婚检优生优育宣传活动。 今年,秀屿区卫健系统共有7个省市区三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涵盖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妇幼健康等,包括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提升薄弱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开展中高级职称医师下基层服务、实施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以及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等。 前不久,市第一医院南日分院(秀屿区南日卫生院)血透室改造工程完工,将于下个月正式投入使用。记者看到,改造后的血透室宽敞明亮,功能分区合理,内设12张床位。目前,该院正通过区红十字会对接社会捐赠方,商议设备采购清单及捐赠相关事宜。 过去,因海岛交通不便、医疗资源不足等因素,肾透析患者需出岛就医,加重了经济负担。为回应群众关切,秀屿区将南日镇卫生院病房楼三楼改造成一个高标准、专业化的血液透析室,并配置血透设备。届时,岛上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健康事业事关民生福祉。秀屿区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项目带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目前,秀屿区医院病房提升工程提速建设,市第一医院新院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区内医疗机构与4家省、市级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成立区级医疗质控中心13个,设置“支援专家工作室”7间;开展东庄、平海、月塘镇3所薄弱乡镇卫生院建设,全力补齐基本设备配置,强化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统筹推进 城乡面貌更美丽 连日来,秀屿区埭头镇后亭4#桥危桥改造工程抓紧扫尾施工,工人忙着加装防护栏,预计下个月投入使用。 为解决群众出行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秀屿区结合实际,着手改造3座危桥,通过提升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不仅为周边群众铺设“放心桥”,也为当地农村的发展打开“致富路”。 道路交通是基础工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秀屿区坚持全域统筹、一体发展,实施城建项目60个,完成投资122.4亿元,国道228线、笏石大道等7条道路提速建设,电商二路、青美南路、上林路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新改建道路里程5.88公里,减少交通拥堵节点,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完成17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并投入运营。主城区及通往各镇周边安装路口信号灯,增设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系统4处,排查并整改47所中小学校园内外道路交通设施隐患232处。 秀屿区还投入22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21个,成立闽台融合大食物观研究中心,南日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活力持续焕发。 据统计,今年秀屿区新建生活垃圾分类屋50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1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660个,3个安置房小区顺利回迁,新改建2个农贸市场和东庄农贸市场。 秀屿区居民宜居品质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以民为本 社会保障更暖心 这几天,秀屿区忙着筹备为民办实事“暖心行动”,筹资174.9万元,将为特殊群体发放床铺、书桌、棉被、轮椅等生活必需品。 岁暮天寒情意暖,社保关怀入心田。今年以来,秀屿区持续推进以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就业创业为主要内容的保障工程,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效能。 结合低保“扩围增效”工作,秀屿区认真开展困难群众排查认定,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发放低保资金超1亿元,实现应保尽保,为困难群众提供“资金+物质+服务”全方位救助。 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秀屿区加快建制村长者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83个长者食堂,覆盖率达到55.41%,居全市第一。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适老化改造200户,试点推进东庄镇5G智慧养老项目,“乐居上塘”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入选省级助力老区振兴十大精品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委托机构培训、企业自培、选送参加省市养老从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全区养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聚焦“4050”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秀屿区精准发力,多渠道扩大就业创业,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依托区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人才夜市”等36场招聘会,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高效对接平台,新增城镇就业超2000人。稳步推进“1+7+N”零工平台建设,有效搭建集信息咨询、就业指导、招工候工等功能于一体的零工服务网络。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招募“三支一扶”10名,资助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 结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含创业培训)19期,进一步提升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在各乡镇培训高素质农民2075人次,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培训任务。 一个个民生“大礼包”,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秀屿区将始终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关乎群众的每一件幸福“要事”,让民生“施工图”变成惠民“实景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