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使用过期药品、医用耗材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实行“七统一”管理模式,严查医疗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秀屿区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整治工作,成效显现。 医疗事关群众福祉,是民生之需。今年以来,秀屿区卫健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针对公立医院(含基层卫生院、所)医疗采购混乱及日常诊疗不规范等问题,一体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点题整治,减轻百姓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扎实开展集中整治 开展专项整治,首先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为此,秀屿区多措并举,召开专题推进会、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多部门联合会商,组织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自查自纠、集中整治各项任务,形成全区“一盘棋”格局。 秀屿区卫健局组织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开展专项排查整治。 医疗设备和药品耗材是医疗机构采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易被“围猎”的领域。在此前的专项审计调查中,秀屿区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使用过期药品、医疗器械问题。对此,7月下旬起,秀屿区着手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规范各医疗机构日常诊疗活动中的药品、医用耗材使用管理行为。 区卫健局制定《秀屿区开展使用过期药品、医用耗材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排查内容、整治措施以及职责分工、工作步骤等。该局组织人员对全区14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使用过期药品、医用耗材问题专项督导检查,累计发现风险漏洞100余个,并安排专人梳理机制制度漏洞,指导各相关岗位提升药品、医用耗材管理水平。 规范各项采购制度,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按照市级统一部署,秀屿区各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三明采购联盟”开展医用耗材采购工作。8月至11月底,全区累计开展13批次普通耗材采购,节约资金37.39万多元,降幅为33.04%。 结合实际,秀屿区还制定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和非集采药品专家评审实施细则,分别组建非集采药品、医疗设备采购评审专家组,开展专家评审工作,减少腐败案件发生的风险。目前,已组织开展2024年第一批非集采药品目录评审工作,确定非集采药品目录品种667种,节省药品费用约60万元,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在区卫健局的督导下,目前,各医疗机构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并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制度,强化药品、医用耗材目录管理与合理使用,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医用耗材从购入到开具的全流程管理。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公立医疗机构累计制定完善药品、耗材管理相关制度16个。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 9月底,《秀屿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村级卫生所是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阵地,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然而,部分村级卫生所存在收费不规范、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影响百姓看病就医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为推进“三减一提”惠民生行动,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今年9月,区卫健局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方案,明确将于2025年1月起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在明年9月前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根据方案,秀屿区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所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并实行“七统一”管理模式,即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建设、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信息化统一归口管理。村卫生所人员经费、运行经费、药品、耗材、医事、药事等均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核算和承担。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同步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 “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能够降低群众诊疗费用,提高村卫生所诊疗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村卫生所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眼下,按照方案部署,该局加强政策宣传发动,制定推进工作计划,规划设置一体化村卫生所,确定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名单,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各项制度;对村卫生所现有场所、设备、药品等进行全面清点,做好资产登记,做好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准备工作。 基层医务人员是农村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为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11月27日至29日,秀屿区举办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班,全区各村卫生所(室)、门诊部、诊所共479名医务人员参加。该培训班邀请市第一医院和秀屿区医院的专家授课,旨在进一步帮助基层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尽心为患者服务。 秀屿区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义诊,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 医疗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秀屿区成立13个区级医疗质量质控中心,在40家基层村所建设远程高清视频门诊平台,上联市级三甲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区卫健局指导秀屿区医院设立诊间结算、残疾人就诊、医保服务3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启用“无陪护”试点病房,与基层卫生院构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优化服务流程,满足多样化就医需求。 筑牢群众就医保障 连日来,秀屿区卫健局组织人员再次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督导检查,对148所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抽查,实地察看村卫生所药品采购、储存和使用管理等工作落实情况,切实保障村民用药安全。 以医疗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区卫健局调整充实基层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并印发《秀屿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任务清单》,利用区、镇、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体系,加强对各村卫生所和个体医疗机构的监管,及时纠正不正之风。 用药和检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区卫健局借鉴驾照模式的“记分卡”,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评价实行积分制。每名医师每年15分,根据扣分情况进行处罚,最高将暂停处方权一年,以此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自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区卫健局紧盯医疗领域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机制。该局还牵头联合市医保局秀屿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每半个月开展一次联合督导检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督导检查8轮,督导各医疗机构20余家次。 针对医疗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秀屿区坚持铁腕执法、重拳出击。截至目前,共对38起涉及不规范诊疗问题进行立案处罚,累计罚款37.24万元;医保部门对8家公立医疗机构未规范使用医保基金问题进行行政处罚,累计罚款2.47万元;市场监管部门对个别医疗机构使用过期药品、失效医用耗材问题,给予处罚17.27万元。 针对查摆的问题根源,区卫健局对相关人员严格进行惩戒教育,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大会,以案明纪、以案释法、以案示警。据统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警示教育会议11场次,参加医务人员达2500余人次,签订自查自纠承诺书2000余份。该局还组织卫健系统中层以上干部现场旁听2场职务犯罪案件庭审,通过身边的反面典型案例,“零距离”感受到法纪的威严和违纪违法带来的惨痛教训,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找准“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秀屿区卫健系统认真排查问题,发现并推动解决职能部门问题,健全完善机制制度,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百姓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 调查显示,截至11月份,秀屿区医院出院患者回访满意率96%以上,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同比上年度下降14.19%、6.87%,急救车出车时间从4分15秒缩短到2分23秒;基层卫生院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同比下降4.9%、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