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崇山峻岭的贫困山区,那一片绿是振兴的底色,是脱贫致富的生产方式,那么,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那一片绿则成了改善人居环境的亮色,是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20世纪90年代初,钢筋水泥快速地覆盖着城市,绿化却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当时,福州市区和所辖县城绿化覆盖率只有17%左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造林绿化是推动福州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福州任职期间,习近平大力倡导和推进“绿化福州”工作,强调“城市绿化一定要坚持见缝插绿的原则”。 1990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福州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城市绿化工作。会议讨论修改了《福州市城市绿化五年发展规划》等文件。会议明确,狠抓五年,实现城市绿化率翻一番的任务。 1991年3月11日,在福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十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绿化福州大地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我们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使锦绣河山更加壮丽,使‘榕城’不负威名 !” 福州别称“榕城”。榕城人能享受到“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的福利,必须要感念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 据史书记载,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编户植榕,倡导每户植榕,辅以奖惩措施,致使“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于是就有了陆游《度浮桥至南台》中的“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在福州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林璧符的记忆中,习近平非常关注榕树。林璧符说:“他看了很多有关福州榕树的读物,对榕树非常了解。他一直倡导大家知榕、爱榕、护榕,并且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1990年6月25日,习近平到福州平潭县调研,看到岛上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绿化树种单调,除了相思树就是木麻黄,数十年就得更新。 习近平强调,平潭要绿化海岛,种树抗风。要因地制宜,多选择树种,榕树树大根深,适应性强,有条件的地方要多种。 “他还亲自动手在县林业局院内栽种一株榕树。”林璧符说,如今那棵榕树已经长成高约20米、冠幅约26米的参天大树,树姿雄伟挺拔,枝繁叶茂,庇荫一方清凉天地。 此后,在绿化、花化、彩化平潭岛工程中,榕树成为受欢迎的抗风树种之一,在平潭落地生根。 榕树造福了代代福州人的生活,更造就了代代福州人的精神。 1994年,福州市园林局把书稿《榕树与榕树盆景》呈送给习近平并请他作跋,习近平欣然命笔。1996 年该书正式出版。 这篇跋的标题是《让榕树造福榕城》。 榕为大木,犹荫十亩。习近平在跋中写道:“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千百年来与福州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荫泽后人,造福一方,在调节气候、绿化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福州人精神。” “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绿来点缀。”跋的末尾简短有力。 2014年11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榕调研,他对陪同考察的福州市领导说:“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植草坪。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榕树遮风挡雨,成活率高。抓生态,榕树是很好的选择,福州要多种榕树 !” 如今的福州,路边、河岸桥头、墙头崖缝……随处都有榕树的影子:盘根错节,树冠如盖,遮日挡雨,顽强生存,造福一方。 (内容节选自《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