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秀屿区:以“片区化”跨村联建串起乡村振兴共富链
2025-11-23 19:25:05 方美琼 周夷苏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何雨晴  

近年来,莆田市秀屿区以木兰溪流域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安民铺片区为样板,聚焦“城、海、银、农、文、旅”等优势资源,优化组织协同模式,破解村域发展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着力打造“组织强、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片区,为全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埭头镇安民铺乡村记忆馆

组织联建筑堡垒。一是镇域联动建集群。创新实施“三红三强”海疆党建工程,坚持陆岛统筹、山海联动,区委出台意见支持埭头镇、南日镇共同创建“埭头安民铺——南日岛”共同富裕示范区,联动多个村实施“党建领航、产业共富、拓渠惠民、改革赋能、服务均等、生态宜居、文明共育”七大共富行动,建立“帮建联系、多方参与、定期调度”三项协同机制,形成“渔业筑基、农业固本、文旅赋能”特色产业架构,获省委书记周祖翼现场调研肯定。二是村际合作促连片。按照“镇镇有示范、片片有特色”原则,遴选银饰加工、渔业养殖、农业种植等产业核心村,涵盖五星级党支部、百万村财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重点对象。联结具备发展潜力的邻村组建片区党委,镇街主官带头担任片区党委书记,建立“片区党委牵头+村(社区)党组织主责+群众代表参与”的联席议事制度,协商解决项目建设等问题,推动片区连片发展。三是跨域协同汇资源。深化“机关+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片区与市直联系部门、国有企业、非公企业、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等挂钩帮建力量常态联系,联合团市委、市海渔局等单位举办上塘银饰小镇缤纷季、红色村产业座谈会等活动,成为片区发展有力“外援”。吸纳区直挂钩单位、驻村单位和辖区企业融入片区建设,积极参与产业谋划、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提升片区整体战力。

图为厚壳贻贝苗养殖基地

先锋引领促共富。一是育强创富队伍。片区党委推行“专+”党员培育计划,注重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建立专业分类、专长提升、专岗培养等培育模式,储备手工业者、乡村工匠、农村电商等技能型党员,举办“党员进党校、送课下基层”、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活动,解读现代农业技术、产业政策、电商运营等知识,让片区党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创富本领。二是选树带富标杆。从片区联建村中遴选集体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党员企业家为“带富先锋”,为邻村发展、群众增收更新理念、拓宽渠道,建成鲍鱼养殖联合体、果蔬专业合作社、南日岛民宿联盟等特色产业平台,助力埭头镇石城村、月塘镇洋埭村等联建村获评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打造“岱前蛏”“洋埭蛎”等优势产业标识。三是建强共富载体。全面整合秀屿万达商圈、上塘珠宝城、国鲍荟产学研中心等片区优势资源,打造志华根艺博物馆、珠宝交易中心、平海湾双壳贝类苗种繁育基地等党员“共富工坊”,建设苏塘农产品加工基地、上塘夜间经济示范区、东潘滨海公园等集体、村民“双富基地”等。


9月5日,秀屿区成立全省首个县域海洋经济产业专家特聘团。

人才赋能添活力。一是平台引才聚智。片区党委对接全省首个海洋经济产业专家特聘团、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秀屿种植产业联盟等平台,推行“候鸟专家”“假期人才”等灵活引才模式,采取“片区点单+专家接单”模式,柔性引进科技特派员、高校专家学者等到片区开展乡村产业规划、种植技能提升、种苗繁育指导等工作。二是本土育才强基。依托“全市一张图”建立片区“乡村人才库”,分片区梳理本土人才需求,通过“课堂+田头”“线上+现场”“师带徒+结对子”等措施,培育片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秀屿“土专家”,借助南日鲍、莆田花蛤、旱作水稻等国家级科技小院,培育农业高层次人才,开展片区农民科技培训。三是多元用才兴业。探索实施“人才回乡、项目回村、资金回流”工程,鼓励返乡人才创办海珍品产业园、中草药康养基地等优质项目,形成“人才助项目、项目兴乡村”良好发展循环。以“新农人”赋能片区“新业态”,邀请非遗美食、曲艺、文创等领域人才,协助举办“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莆阳开春秀屿年味”等片区文旅活动,吸引游客超300余万人次。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