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富民绘新景——秀屿区月塘镇聚力建设和美乡村
2025-07-30 08:42:57 吴志军 陈巧秀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思宇  

岱前村盐碱滩上,村民陈阿婆忙着将肥美的蛏子装筐发货;砺山村“游子驿站”内,返乡能人郭金龙把西山线面打包发往外地;赶上暑期旅游旺季,东潘滨海民宿老板郑荣华的电话整天响个不停,刚开业客房就满了……近年来,秀屿区月塘镇紧扣民生福祉,以党建为引领、产业为支撑、民生为落脚点,深耕乡村经济,建设和美乡村,处处展现乡村振兴全民共富的生动图景。

月塘镇运用“全市一张图”智慧平台,探索构建“跨村联建”发展新范式,以东潘、岱前、洋埭3个村(社区)为核心组建片区党委,整合土地、文旅、人力等资源,打破“单村作战”瓶颈。利用岱前、洋埭等村连片滩涂优势,联建片区打造千亩肥水养蛏示范基地,“岱前蛏”获省级“一村一品”认证,年产量达600吨,产值超3500万元。

该镇还融合卫星遥感与耕地台账数据,精准定位撂荒地、盐碱地、闲置厂房等低效资源1800余亩,统筹实施强村富民项目74个,带动总投资682万元,实现资源互补、发展同步。创新“村企共建”模式,推动规上企业与村居深度绑定,组织村居对接联宏联轩、中天农业、永创物流等镇内企业,为企业主动提供土地、用房、人力等资源,以“吃玩乐”为破题点,推进“月埔—双告山—西园”3个中心村商圈抱团发展,培育延德家庭农场、人间有味美食园、月塘民俗文化馆等一批示范合作项目,实现了村企融合、集镇繁荣。

乡村要发展,人才至关重要。该镇在东潘社区滨海公园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吸纳优秀学子、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等600余名。同时,实施“能人帮带”计划,由镇党委搭桥、商会牵线,吸引32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砺山村郭金龙在组织扶持下,盘活旧村部打造“游子驿站”,建设“农产品线上直播平台”,拓宽周边村居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带动12名村民就业,洋埭蛎、岱前蛏、西山线面等当地知名农特产品通过电商销量实现翻番式增长。

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月塘镇串联东潘滨海公园、康尚书文化传承馆、莆田沿海革命游击队联络站旧址等,投资500多万元打造“红蓝交织”精品旅游线,东潘滨海公园一跃成为网红打卡点。康尚书文化传承馆成为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该镇联合莆田学院艺术系绘制农耕、民俗墙绘,改造荒滩荒地10余处为微景观公园,岱前山公园观景台、露营基地月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2024年,全镇接待研学团、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沿线新增民宿2家、便利餐饮店13家。

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月塘镇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首位。东潘社区建立全市首个“党建+”乡村邻里中心,每年举办暑托班,解决了镇村干部、企业员工子女看护难题。依托“全市一张图”,西园村网格员唐润玉化身“服务快递员”,通过“惠民宝”App代办医保、残联、养老、就业等业务,2024年累计帮办低保、医保等业务上百件,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群众满意度达98%。

做好资源盘活、产业升级与服务优化文章,月塘镇为莆田乡村振兴全民共富注入强劲力量。2024年,月塘镇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上涨86.9%,所有村居总收入均突破20万元大关。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