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鲍骆驼”骆文树:引领贫困渔村奔向产业强镇
2025-07-30 09:09:49 陈汉儿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思宇  

人物名片

骆文树,1966年出生于秀屿区南日镇,现任中国鲍鱼协会理事、福建省水产学会理事、莆田市渔业行业协会副会长、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南日岛上、九重山下,占地20亩的海发水产鲍鱼养殖场内遮阳布垂挂,隔绝室外热浪。场内140个养殖池汩汩冒着气泡,350万只鲍鱼苗种在水中自在生长。

近期天气炎热、台风不断,骆文树没少往场子里跑。“我们场里的苗种都是自己培育的杂交鲍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更新至今,全都是宝贝着养大的。”骆文树告诉记者,他们长期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合作,培育“南日鲍”“秀南一号”等鲍鱼新优品系,解决诸多鲍鱼养殖难题。

从鲍鱼育苗、养殖到加工、销售、出口,20多年来,骆文树从贫穷的渔村出走,又带着良种、技术返回渔村,引领南日鲍产业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1000多名沿海农户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2024年,南日岛鲍鱼产业产值突破9亿元。

勇闯潮头 联农带农

南日岛是福建第一大离岸岛,岸线漫长、气候宜人、水质优良。朴实的渔民靠海吃海,祖祖辈辈在这片海域上忙碌。

南日镇港南村位于海岛东南部,背山面海,是岛上早期的“后进村”。20世纪60年代,骆文树就出生在这座小渔村里。

“当时真是穷怕了,买双一块钱的拖鞋都要想很久。”迫于生计,初中未毕业的骆文树就只身出岛,走南闯北做一些海产生意。1998年前后,鲍鱼作为海鲜珍品在国内市场“风头正盛”,一斤(6头)鲍能卖出200多元的高价。

一咬牙,骆文树就进了2万粒鲍鱼苗,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把苗种全部拉回家里,父亲责备他:“不就是个破海螺,谁会要?”

他没回话,兢兢业业把鲍鱼养好。次年年底,骆文树的鲍鱼产业超出了所有人预期,他赚了好几万元,小面值的钞票装了一大麻袋。

观望的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纷纷加入。但鲍鱼娇气,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大家并不丰富的养鲍经验,让不少“转捕为养”的渔民收不回本。一时间,热闹启动的养殖场又潦草收场。

那是2000年前后,目睹此景的骆文树,决心帮大家一把。他接手了原有鲍鱼育苗场,喊上家中兄弟,把场子又“撑”了起来。

意识到是养殖手段落后,骆文树多次前往北方的规模化鲍鱼育苗场“偷师”。“当时的鲍鱼育苗技术,企业间都是保密的,但我去买苗,他总得让我看吧。”骆文树笑道,“就那么看了两年,门路基本摸清了。”

2000年11月22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到南日岛调研,察看了岛上的鲍鱼育苗场,这让当时在场的骆文树心潮澎湃。

2003年,在骆文树的积极带动和无偿分享下,岛上的鲍鱼育苗养殖户从最初的5家、10家,发展到百家。当年,仅骆文树个人的鲍鱼育苗场规模就达到了7000多平方米。一时间,村民排着长队,找骆文树买苗种、要技术。

几年间,南日岛鲍鱼养殖业蓬勃发展,“南日鲍”品种也在这期间更新迭代、走向成熟。

但此时,过度养殖的弊病显现了出来。2008年的一场大赤潮,让南日海上的鲍鱼损失过半。一年的辛苦付出一夜蒸发,养殖户个个愁眉不展,一部分选择了直接退出。

好在,骆文树的一处陆上养殖基地,还保存了近2000万粒鲍鱼苗。他把养殖户叫到一起,问众人,想继续干的,就从他的场子里取苗去养,苗款由他个人垫付。此举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响应,也正是从那一刻起,骆文树和几十名养殖户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年,骆文树在全省防赤潮大会上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发言,提出了“南北对调”这一做法,也就是现在的鲍鱼“度夏”。同时,他鼓励养殖户在山上建鲍鱼度夏场,用来防范赤潮带来的巨大损失。

2008年至2012年,面对两次大范围赤潮侵袭、鲍鱼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大批养殖户纷纷放弃退出。看着此般光景,骆文树咬了咬牙:“如果我都不干了,那还有谁会干下去?”默默清点损失、重整旗鼓,骆文树又带着那股韧劲继续出发。

科技兴鲍 带动共富

吃过没经验的亏,受过没知识的穷,这些年,骆文树不断寻求科技创新助力,促进有限的近海养殖持续增产增效。

一方面,他与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达成长期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开展鲍鱼种质改良,培育抗高温的南日鲍鱼新品系,并为当地渔民引进海参、牡蛎等养殖新品种,为渔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去年起,他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理工大学等科研力量的加持下,立项全省首个鲍鱼外海底播养殖项目,探索解决度夏成本高、天灾影响、近海养殖面积饱和等问题。

“仿野生底播有望培育出大个体鲍鱼,为后续的高端溏心鲍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腾出部分内湾空间、改善近海水质环境,对海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延链拓链意义重大。”骆文树说。

2009年,骆文树成立了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与省内外各大创新主体协作融通,累计获得10项发明专利、3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企业也先后获评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省级水产良种场等,并成为全省水产系统唯一的国家级“鲍鱼全产业链企业”。

多年来,鲍鱼产业不仅在南日镇开花结果,更是成了全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17年,由海发水产培育、养殖的南日鲍鱼作为专供食材成功端上“金砖五国”厦门会晤国宴餐桌,南日鲍也由此获得了“国鲍”的美誉。骆文树凭借骆驼式的沉稳、可靠和面对逆境的坚韧,在行业内被亲切地称为“国鲍骆驼”。

“如果不是老骆带队,我们有可能现在还在打鱼。这些年,他为农户代垫苗款、提供技术,在村里带头修路、拉电,我们都很感激他。”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林智清,与骆文树同村,20多年前跟着骆文树发家,如今已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提起骆文树,林智清频频点赞。

资源共享、以强带弱,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骆文树先后带动莆田沿海地区养殖户近2000家在技术共享、市场共拓中实现共富小目标。

作为全国最早起步的乡镇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基地、福建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南日岛已有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35家鲍鱼育苗场,育苗水体近20万平方米,培育鲍鱼苗约1.5亿粒,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去年,南日镇还凭借“南日鲍”优势品种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我将牢记嘱托,以眼下开展的大规模鲍鱼仿野生底播为新起点,不断推动鲍鱼全产业链做大做强,为成功申报秀屿首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莆田首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加码添劲,持续提升‘国鲍’品质、知名度!”谈起未来发展,已年至六旬的骆文树依旧干劲满满。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