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旱田变粮仓——秀屿区推广节水抗旱稻种植
2024-10-22 17:38:00 黄凌燕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何雨晴  

10月17日,在秀屿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举行节水抗旱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种植大户、涉农企业负责人及农技站工作人员等参训。壶山兰水聚英才,举办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为促进秀屿区沿海旱地粮食生产提供人才支撑。

秀屿区地处沿海,旱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6%,主要种植甘薯、花生、胡萝卜等旱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承担“沿海旱地节水抗旱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片试验。福建农林大学师生们常驻基地,他们中有教授、有博士、有硕士,倾注专业知识开展栽培技术研究,选育适宜本地推广的旱作节水稻。

秀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胜武介绍,今年秀屿区种植节水抗旱稻大户有4家,分别为绿益农业、浓浓农业、丰彩农业、中天农业;种植地点在平海镇东湖村、埭头镇后海垦区、东峤镇田柄村、笏石镇炮厝村、笏石镇苏唐村、东庄镇石码村、东庄镇塘边村等,种植面积达千亩,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均高于秀屿区往年的水稻平均亩产。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对绿益农业、浓浓农业种植的节水抗旱稻进行测产,亩产分别为609.83公斤、533.51公斤、529.75公斤、536.2公斤,与去年秀屿全区平均亩产相比,最低增长21.89%、最高增长40.32%。

这些种植大户原本主要从事胡萝卜种植,如今转向实施“节水抗旱稻—胡萝卜”轮作模式,不仅增加了一季稻谷收入,拓宽了收益来源,还改良土壤,减少农药使用,促进下茬胡萝卜生长,一举多得。这项创新性的“节水抗旱稻—胡萝卜”轮作种植模式引起省里高度关注,相关做法被纳入新华社政务智库报告,发展潜力无限。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秀屿区节水抗旱稻推广种植,当地政府加强了技术指导与政策扶持。目前,秀屿区农业部门与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紧密合作,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解决旱稻种植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秀屿区还建立旱稻试验示范技术群,种植户可随时发布旱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团队第一时间为种植户答疑,提供解决方案。

为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秀屿区落实种粮补助政策,并对规模种粮主体给予扶持奖励。对早季沿海旱地和山坡地规模种植早季甘薯、大豆、玉米、旱稻等粮食作物,每亩予以补贴300元。对秀屿区内连片种植30亩以上粮食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每亩奖励补助50元。对集中连片种植400亩以上的种植经营主体,种植旱稻的优先纳入水稻单产提升项目(中央资金),承担该项目的水稻种植主体,通过验收后,每个主体给予不超过15万元的补助。规模种植双季稻补助申报条件为对同一地块(相对连片即可)连作种植早稻、晚稻面积都超过30亩(含30亩)的,按早稻实际播种面积给予每亩最高补助200元。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