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记者”的“疫”线锤炼
2021-10-03 18:40:00 林陈冰 来源:秀屿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林思宇  

编者按

疫情发生以来,全区上下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新闻工作者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方式,广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传递疫情防控“最强音”,凝聚众志成城的强大正能量。今天跟随一名编外“记者”的笔触,感受新闻工作者的“酸甜苦辣”!

49441e0db22c99325e6f40e086e0679.png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无数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开启连轴转模式。这对于刚入职秀屿区委报道组三个月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作为一名编外“记者”,区委报道组外聘人员,一名新闻战线上的通讯员,这次 “疫”线采写新闻,对我来说如同一场“升级打怪”之旅,采写完一篇又一篇的稿件,我就增加了更多的技能,收获满满。

9fdb9227e536cf42113a2bf9ea4b917.png

疫情最前线才有最鲜活的好新闻。我经常要往来于封控区、管控区,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也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外出采访,一定要做好防护!”每次出去采访,组长总要再次叮嘱我,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连日来,市区主要领导深入“疫”线督导工作、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干部群众,还有不停地检查调研、开会调度,我们的镜头理所当然要及时跟上。同时,我们把更多的笔触对准基层一线奋战人员,如上阵父子、夫妻档、晕倒岗位的干部、勇敢逆行的最美白衣天使、提前给娃断奶的年轻母亲、奶奶去世无法回家送行的驰援仙游医护人员……20多天来,我们收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新闻线索。但是我们报道组连我算在内才4位人员,其中1位被抽调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所以,相对繁忙的新闻报道工作来说,人员方面是捉襟见肘,但工作还能聚焦重点,忙而有序。本组工作群里每天都会给每个人下“定单”,一般情况每个人每天都需采写2、3篇稿件。这对我这个新闻战线的新兵来说,组里的前辈对我十分照顾,担心我第一次采写关于疫情的新闻不知从何下手,总是耐心地给我提供思路、搭建框架,让初出茅庐的我变得不再紧张、迷茫。从最初只写三四百字的稿件,到现在写一两千字的稿件,我也能大致应对。

受封控、管控等影响,新闻采写比往常更为困难。一线工作人员都忙于防控工作,时间紧张,几乎只能通过电话、微信,抓住他们短暂的空余时间进行采访,也经常因为对方有事而中断采访,这导致一篇大的稿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我们要跟着他们的时间,尽量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组长如是说道。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笏石封控区工作情况和在外民营医疗健康产业机构返乡支援抗疫的稿件,我与组长两人花费近两天的时间进行信息核实、语句推敲,为的就是让稿子更加精细准确。

疫情期间的许多会议、调研检查等活动时常在晚上十点左右进行,结束时间也都是第二天的凌晨。为了做到新闻的时效性,结束后都要尽快将稿件写出,所以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回去远吗?有路灯吗?到家说一声。”每次晚回去组长总会关切询问;单位其他同事也对我十分关照,即使他们自己工作也很累,但都提出要送我回家。虽然单位离家较近,但作为女生晚回家,家里人还是比较担心。因此,若晚上加班较晚,父亲总是会开车接送。同事的关爱,家人的关心,让原本繁多的工作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累,我每次干完活,总要问组长“还有什么稿需要我去写”;每次去一线采访,我也主动提出多安排。我总觉得,我还年轻,总有用不完的劲,在最艰难的时候,是可以锤炼一个人的意志和能力。

今年的中秋与国庆节,会成为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节日之一。中秋那天晚上,我匆匆扒了几口的米粉,就去参加会议;国庆节一大早,就跟随广电记者一同外出采访。这一段时间,几乎每天要花10多小时坐在电脑前写稿,每天到最后都眼睛胀痛、脖子酸痛。当我每次下班回家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时,母亲总会心疼地说:“今天又去哪采访了吧,这么累,我看不要干了。”我便开始向她描述一番,“虽然是有点累,但是我学到了好多东西,很值得!”

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新闻工作者的不易。会议、活动结束后,我们还需要再花时间及时赶稿,背后的这些努力都是大家平常所忽略的。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在我看来,我现在是“无冕之玩”,就让这份工作“玩”出我人生的新高度!

写完这个稿,我又接到组长的“定单”。我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坚定我的“初心”和“使命”,我的“升级打怪”之旅还在继续,虽然工作充满未知,但我还会继续保有这份热情努力做一名好的新闻工作者。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