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答卷写进群众的心坎里——秀屿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2022-12-12 17:33:19 林陈冰 刘金通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何雨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以来,秀屿区立足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人民群众关切问题,聚焦教育事业、卫生健康、安置房建设回迁、生态环境、交通路网、社会治理等多领域,致力补短提质,民生支出19.6亿元,占财政收入的80.5%,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47个、民生三个“十大工程”项目16个,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将民生答卷真正写到群众的心坎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发展教育事业

秀屿区深化“科教兴区”战略,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加强公办学校建设,新、改、扩建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增加学位有效供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

图片

图为秀屿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

今年,秀屿区已实施25个教育提升项目。新风托育园、智慧星托育园完成建设,合计增加托位188个,填补了秀屿区没有普惠性托育机构的空白;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实验小学城东校区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8740个;莆田一中秀屿校区、莆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东湖中学教学楼等加快推进。同时,还探索“总校+分校”教育模式,笏石大丘、四新、西徐小学挂牌实小校区,毓英中学、实验小学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茅;南日中学获评教育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秀屿区第一实验幼儿园荣获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莆田十一中、区实验小学、笏石中心小学建成市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基地校。

夯实健康基础

卫生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追求。秀屿区积极推进市第一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区医院内科综合楼、东庄卫生院等6个项目已竣工投用,东峤卫生院、埭头镇卫生院整体搬迁一期、南日卫生院周转房等项目加速推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困难群体高血压、糖尿病门诊制定用药报销比例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均不同程度提高,AED应急救护体系建设得以完善。

图片

图为东庄卫生院新址

在织密织牢疫情防控防护网方面,秀屿区组建海上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实现船舶“北斗”定位全覆盖,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6家,用最短的时间成功处置疫情,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保障回迁安居

安居是民生之本,安置房建设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今年,秀屿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加大安置房建设回迁工作力度,樟林、孝悌、东津棚户区等5个安置项目1987套竣工回迁;西徐、赤坡、后黄安置房年底完成回迁。值得一提的是,东津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秀屿区第一个采用“土地挂牌出让+房产整体回购安置”项目,比合同工期提前约13个月建成交付,从开工到封顶历时不到一年,提前让百姓住进了新家。

图片

图为坝津东津棚户区

此外,秀屿区持续推进安置房办证工作,着重解决安置房办证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已完成办理不动产初始登记安置区7个2374套。

美化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秀屿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1%,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被水利部和财政部评为优秀;创建土海湿地公园、马厂河道2个幸福河湖示范点,近岸海域水质、备用饮用水源水质均100%达标;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完成造林绿化2156亩;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蓄水保土能力。

图片

图为土海湿地公园

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秀屿区创新模式,采用PPP模式将全区7个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运营维护,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绿盈乡村”创建工作,新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屋10座和东庄、东峤2座垃圾分类亭,推进乡村生态宜居。

优化社会治理

基层是社会治理最深厚的支撑。秀屿区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网格化治理成效显著,智能化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图片

图为苏塘村“党建引领、夯基惠民”文化墙

秀屿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最后责任主体,并着力打造涉海纠纷化解平台,通过“五单模式”,探索形成了“海上枫桥”新经验。在10个试点村(社区)有序建成集综治网格、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平安志愿服务、应急处置等为一体“综合+”社区治理中心,对全区148个村(社区)基础网格站建设和运行加大资金保障,确保全区网格化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治理服务。

下一步,秀屿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奋力谱写港兴业旺富美秀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