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洁净美 城乡更宜居——秀屿区积极探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022-12-09 17:10:00 林英 林清霞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何雨晴  

秀屿区全面实施环境卫生保洁一体化项目,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城区道路卫生保洁、海漂垃圾治理、河道整治等11项工作纳入承包服务范围。环卫部门加强监管,促进提高精细化作业和整体管理水平。

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关系着人居环境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秀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举措,探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着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市容市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探索改革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12月6日清晨5时许,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环卫工何美新就来到自己的“责任田”——荔港大道笏枫路口至大众路路口,开始对路面进行一次普扫作业,以干净的路面环境迎接新的一天。

与环卫工并肩作战的,还有洒水车、扫地车、护栏清洗车、清运车等多种环卫车辆。驾驶员程永风开着一辆扫地车缓缓驶过岭美街,清理过的路面显得整洁美观。

目前,秀屿城区实行“人工+机械”清扫模式,每天严格落实道路“两普扫+日常保洁”。从以前“一把扫帚扫一条路”到如今各类环卫车辆分工作业,从原来垃圾积存到现在日产日清,全区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得益于秀屿区多年来的环卫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2013年10月成立区环境卫生建设管理处后,我们开始试水将部分环卫作业外包给保洁公司。”秀屿区环卫处主任陈金海介绍,经过两年的市场化探索运行,承包片区内的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2015年,秀屿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中心城区的环境卫生、道路绿化养护两项服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让环卫工作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农村也不能落下。2020年10月起,秀屿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整治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年投资1.6亿元,实施环境卫生保洁一体化项目,保洁区域分为笏石镇片区和其他镇片区。该项目将全区148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城区道路卫生保洁、道路绿化养护、压缩站管理、公厕管理、海漂垃圾治理、河道整治、交通设施维护、城区垃圾分类、绿化提升、垃圾屋建设等11项工作纳入承包服务范围,从而全面实现“管干分离”。

“环卫作业市场化后,环卫公司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等优势,实现设备资源再整合,环卫队伍再重整,作业方式再优化。”区环卫处干部表示,目前,机械化作业率达95%,既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道路清洁保洁效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针对农村垃圾问题,主要采用“日常保洁+每周整治+突击处置”相结合,确保日产日清。各村按照“五有标准”,全面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沟渠河塘等薄弱环节的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村庄垃圾治理常态机制。据统计,目前全区每天清理垃圾约320多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图片

建设垃圾分类屋,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秀屿区还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22年城区共新建垃圾分类屋10座。目前,全区垃圾分类实现“两完善、两提高”。“两完善”即设备配套完善、人员配套完善;“两提高”即达标投放率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提高,其中,达标投放率提高到6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1%。

根据我市出台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今年起,秀屿区在试点镇笏石镇的基础上,又推动东峤、东庄两个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东庄镇建设2座垃圾分类屋、58座垃圾分类亭,东峤镇建设3座垃圾分类屋、62座垃圾分类亭,实现合理分布,同时配套垃圾分类桶1000余个。通过循序渐进,梯度推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23年,秀屿城区计划新建14座垃圾分类屋,并新增月塘镇作为农村生活垃圾的试点乡镇,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覆盖。

服务外包不等于责任外包。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后,环卫部门主要职责转变为行业监管。为此,区环卫处加强对承包企业的监管,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项目付费挂钩,促使对方强化作业质量保障。“近两年考核显示,承包企业的年终平均分超98分。”陈金海说,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环卫公司积极性,提高精细化作业和整体管理水平,形成了规范化、高效化长效管理机制。

统筹陆海 打造清洁海上田园

秀屿区海岸线漫长,曾长期饱受海漂垃圾的困扰。

在2020年10月启动环境卫生保洁一体化项目时,秀屿区就委托第三方环卫公司负责海漂垃圾清理,涉及243公里海岸线的海堤以下非经营性海滩、无海堤岸线大潮高潮位以下非经营性海滩,通过集中开展既有垃圾的清理、转运和处置,使近岸海面和岸滩存量垃圾明显减少。

2021年底,为实现海上环卫队伍保洁范围全覆盖,根据省、市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行动的部署要求,秀屿区在推进海上养殖升级改造的同时,将沿海岸低潮线向海一侧1.5公里的海面,作为增项纳入承包服务范围。

图片

海上环卫队清理海漂垃圾。

对此,秀屿区依托第三方环卫公司组建了一支130余人的海上环卫队伍,配备3艘海面打捞船,与原有的7艘近岸小型机动船舶组成海面垃圾打捞船队,实现与陆上环卫无缝对接,形成“海陆河湖”全区域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

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区环卫处根据海漂垃圾数量、沿岸地形地貌及潮水特点,结合镇村垃圾转运站布局,配合渔业部门完成环卫船舶靠泊点和上岸垃圾集中堆场规范选址。

对打捞清理上岸的垃圾,科学分类,并做到日产日清。区环卫处负责指导对垃圾袋、米草枯枝等无法再次利用的垃圾进行转运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垃圾密闭运输的监管,防止“跑冒滴漏”,确保进入垃圾焚烧厂规范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与此同时,区环卫处还加快建设完善海湾沿岸、河道两岸镇村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从源头减少陆源垃圾入河下海,实现陆海统筹。

秀屿区制定海漂垃圾治理考评细则,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加强考核监督,每月不定期对岸滩和近岸海面环卫保洁实效进行暗访检查。同时,运用无人机,及时发现和掌握海漂垃圾防控动态,科学部署环卫保洁力量,确保海漂垃圾得到及时打捞清运。

规范处置 扎实做好防疫工作

坚持“日常作业不松懈,清洁消杀两手抓”。秀屿区环卫处以实际行动彰显环卫担当,筑牢“环卫防线”。

为减少污染源,区环卫处指导保洁公司做好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要求配置专门的消杀人员,每日对公厕、垃圾转运站、垃圾桶、环卫作业车辆等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清洁消毒,并及时做好消杀记录,确保公共区域、关键点位消毒“零死角”。

秀屿区增设废弃口罩专用桶,放置在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车站等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引导广大群众在指定位置定点投放。

针对涉疫垃圾,通过科学规划收运路线,明确收运时间,采取“固定车辆、固定人员、固定路线、固定时间”的方式进行收运。严格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标准,在收集前先对涉疫垃圾进行消毒,按照“小袋进大袋”装袋后再集中消毒,并直运至指定的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区环卫处注重环卫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科普防疫防控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结合常态化创城,区环卫处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对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的保洁力度,配齐配强环卫设备,全面推行机械化保洁;开展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市场内部卫生保洁和“野广告”清理;结合“除四害”爱国卫生活动,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集中整治;实施公厕管理提升行动,对破损、缺失的公厕设施及时修补和完善,每个公厕安排保洁人员管理,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立足新阶段,秀屿区环卫处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转化为做好环卫工作的实际行动,用“绣花功夫”,持续开展日常清扫保洁、完善环卫设施等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