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秀屿区级审批服务事项实现86.2%以上“一窗受理”,事项网上可办率99%以上,电子证照应用率99.82%,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占比92.98%,“一趟不用跑”占比96.67%;深化“自己‘批’网上办”智能审批应用,年办件量约15万件,按期办结率100%。 政务服务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推动更多事项向网上延伸、向基层乡镇延伸,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政务服务高效运行 近日,秀屿区南日镇的陈先生来到南日派出所,准备为儿子变更名字。他交齐材料,并填写秀屿区个人户籍信息变更更正“一件事”集成联办申请书。随后,民警立即为其办结该项业务,并将变更信息发送到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几分钟后,陈先生儿子的医保信息也完成更改。 针对群众个人身份信息变更而引发的多部门用户信息变更业务需求,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联合秀屿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N件事、一次办”机制,创新推出身份信息变更“1+N”一件事联办服务,形成政务服务跨部门工作合力,解决了多头跑、多趟跑、多材料等问题。 “‘1+N’联办服务,通过‘前端一体申报、信息集成共享、后台并联处理’的方式,让群众‘一站、一窗、一次’办好‘N项’跨部门业务,简化办事环节、节省办事时间。”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黄飞鹏告诉记者,他们全面梳理47项区级“一件事”清单,建立“一件事”代办队伍,设立“一件事”套餐服务专窗,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截至目前,“一件事”总办件量1946件。 “一件事”是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在办事材料上流程上多做“减法”,在便民举措上优化服务上多做“加法”的一个缩影。 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要求各职能部门对审批服务程序全面优化,多个职能部门以行政审批股或首席代表形式入驻,行政审批股或首席代表获得充分授权,从单纯的收件、取件窗口变成专门的审批服务部门。截至目前,各职能部门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全部压缩为3个环节,所有事项办理时限均控制在法定时限60%以内,对不需要现场勘查、公示等环节的事项一律转为即办件。同时,要求37个审批职能单位和7个镇对基层、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开具的各种证明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依据的一律予以取消。截至目前,共梳理清理证明材料294项,保留288项,取消5项,修改1项。 该中心还配合区审改办先后开展三批次“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梳理工作,探索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送达到家+代办服务”的便民服务模式和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交换平台,着力以清单梳理规范化、为民办事便捷化、权力运行标准化、政务平台信息化,倒逼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经过梳理统计,区级37个部门和7个镇共梳理出89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即办事项,即办率90.53%。同时,持续落实79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至今共办理1222件“跨省通办”事项、63466件全域通办事项。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工程建设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90个、70个、50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80个、60个、40个工作日,小型低风险项目减至25个工作日以内,装饰装修项目减至14个工作日以内……这是秀屿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该中心通过梳理审批事项清单、推行告知承诺制、明确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和压缩并联审批时限、实行投资项目“一窗受理”、启动绿色通道和会商联审机制等举措,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提速。 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专窗。 “项目审批实行‘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一份指南’审批体系,对于重点投资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先行收件、容缺预审,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林伟俊介绍,他们还组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帮帮团”,改“窗口服务”为“上门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让项目业主少走“弯路”。 前不久,审批服务“帮帮团”协调区自然资源局为壹路鲜伴(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海产品研发加工基地项目加开“绿色通道”,为企业指导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申报材料,并现场指导企业进行事项报批,即办取证,助力项目早日开工。截至目前,“帮帮团”共组织上门服务14次,帮办导办代办市、区两级项目10多个。 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联合验收。 营商环境还体现在便企利企上。秀屿区开发建设全国首个平台经济集群服务系统,实现从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向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拓展,实现全环节全链条联动,申请人足不出户最快30分钟即可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在全市率先实行企业开办“1+X”套餐,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医保局联合开设“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专窗,提供企业开办“1+X”套餐式服务,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环节已压缩至2个工作日;配合建成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企业开办事项。自2020年10月26日起,秀屿区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首套印章服务,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目前,已为600家企业提供此项服务。 简政放权便民利民 前不久,南日镇渔民刘亚平到南日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购置渔业船网工具指标审核申报。收集完材料后,工作人员将材料上传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审批。一天内,刘亚平就拿到了相关证件。 “之前办理都得去区行政服务中心,还得跑两三趟,耗时耗力,如今在镇上就可以办理,真是方便。”刘亚平如是说。 为更大程度方便南日镇海岛企业、渔民,该中心经调研,争取将一些受理权限前移到乡镇。市人社局和市海洋与渔业局大力支持,推进市级审批和公共事项的受理权限前移,进驻南日镇便民服务中心。 便民利民是审批服务的关键。秀屿区拓宽服务维度,督促指导对口单位,及时将市或县(区)办理的门牌证、残疾人证、老年人优待、社会保障卡(新办、补换)等4个“含金量”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服务事项,委托授权7个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区农业农村局把办理木材运输证、木材检疫证审批窗口迁移至木材加工区,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各种办证费用30多万元。区医保局将医保公共服务业务下沉7个镇,并在秀屿区医院、盛兴医院设立医保服务站,群众或参保单位在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任意一个医保综合窗口,均可办理8个公共服务事项。区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推进南日镇宅基地使用权有关业务前移及部分业务下沉,拓展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办”,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便利化水平。 此外,该中心还推行周末轮班办事制度,不动产二手房登记(含税务)、社保、医保和婚姻登记等涉及群众需求迫切、办件频率高的办事窗口,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军人、台胞和残疾人优先服务。同时,打造“不打烊政务服务平台”,投放自助终端服务机9台,涉及税务、医保、市场监管局等审批单位,着力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