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语出《宋史·王涣之传》。习近平曾经引用这句话来表示要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 凝聚民主人士智慧和力量,关键在于广开言路、渠道畅通。习近平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首创的“于山季谈”就是一个例证。 福州,于山宾馆三楼。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发问,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围坐在桌边,争相发言,氛围热烈。 这是那些年福州“于山季谈”召开时的常见场景。 1989年底,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是一个全面规范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1990年春天,习近平到任福州没多久,就研究制定了这一文件的贯彻实施意见。他表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信赖的诤友和挚友,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贯彻实施文件的落实举措,习近平随后首创了福州市委与福州市各民主党派委员会的季度座谈会制度,广开言路,为民主人士参政议政建立了一个畅通的渠道。由于座谈会每个季度都在于山宾馆举行,因此被民主党派人士称为“于山季谈”。 每次季谈,习近平都会参加。一开始,大家以为是一个走过场的会议,并没认真准备发言。但是很快,大家发现新来的市委书记不仅边听边记,还会针对发言内容提出很犀利的问题。 “如果不是有所准备,你的发言就没法‘过关’。”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原主委龚融实感慨道,“我立足科委的工作,讲自己熟悉的科技、民营企业、环保等三方面内容。他一边详细记,一边还马上和你交流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习近平谦虚细致的态度感染了大家。 最让大家振奋的是,会上提出的问题很快都落实到位了:能当场拍板解决的就当场拍板,暂时不能的就由市委办负责去落实。上一次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下一次就来听落实情况的工作汇报。与此同时,习近平还要求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建议每月按时直接报送给他。 在习近平的示范带动下,“于山季谈”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扎实深入、严谨高效的良好风气,并且不断发展完善。由于季谈会创立的时间是春天,地点设在于山宾馆,因此党外民主人士称“于山上的春天是民主政治的春天”。 “于山季谈”给当时人们思想上带来不小的震动——广开言路的统战工作还能做得这么“实”!此前人们认为统战工作是“空对空”:做和不做看不出两样,抓和不抓没有区别。但实际上,统一战线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要把统一战线的工作做到实处,就同样需要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才能出实效、见成果。 在习近平的要求下,统战工作紧扣事先、事中、事后三个节点,扎实推进:重大工作部署、起草指导性文件事先必须有调研,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文件的贯彻情况事中必须有检查,重大举措的落实事后必须有协调督促推进。 本着扎实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习近平为民主人士广开言路建立了越来越多样化的渠道,团结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当中。 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习近平进一步加强了省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制度;推动党外人士协商会、双周座谈会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调研成果,并要求认真研究、反馈情况。这些为党外人士广开言路而召开的会议,被亲切地称为“一杯清茶的座谈”。 “要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广大委员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就这么说道。每年全国两会,他都会交代参会的福州代表注意搜集各地闽籍代表关于福州市政建设、管理和交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回来后向他汇报,并且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要继续坚持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1998年4月,习近平在全省统战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强调,“对民主党派、团体提出的参政议政意见、建议和调研成果,要切实抓好落实和反馈。” 1996年4月,民建省委《咨询与建议》内部刊物创办十周年,习近平专门题词:议政求真知,监督讲实效。 (内容节选自《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