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习近平到省里工作后,依然牵挂着棚屋区的百姓。因为历史欠账过多,福州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屋区。 2000年7月2日,烈日炎炎。下午2时,几辆车缓缓地驶进台江区下杭路。 时任省长习近平率队察看了上渡、帮洲、义洲等棚屋区,又来到紧傍着闹市中心的苍霞。 苍霞位于台江区南部江滨地段,自古以商贸发达而闻名。到了抗战时期,苍霞作为重要革命根据点,输送了大量情报。然而,随着陆上交通的兴起,闽江上的船舶开始减少,百年苍霞逐渐转为生活街区,热闹散去,渐趋沉寂。 顺着一行人的目光望去,省城的繁华消失殆尽,只余下破旧的棚屋区。 正义路27号是一幢二层木屋,房屋年久失修、旧板横斜,130多平方米,挤进了7户27口人。 居民唐庆旺正在院子里帮人宰杀鸭子,看到一行人朝他走来。旁人告诉他,省长来了。“省长笑着跟我打招呼,还让我带他到家里看看。”唐庆旺回忆,“省长本来还想爬到阁楼上去看看,但他身材高大,很难上去,就在梯子下跟我谈。” 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详细询问了老唐一家的生活情况。 唐庆旺是连家船民后代,祖辈一直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漂泊生活。到他出生时,一家人总算租到房子,从水上搬到了岸上。 就在不足九平方米的房子里,老唐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我们愿望不高,我们这一代就算了,下一代不能再这样住下去了。” 省长的亲切随和,让老唐说出了心里话:希望早日搬迁,也希望花钱少一些。 习近平频频点头,表示理解。 大家在屋子里还没待上一会儿,就满身大汗了。习近平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随后召开的棚屋区居民座谈会上,八十高龄的老人家杨声锵热泪盈眶:“衣食住行是人生四件大事,党和政府为我们解决了三件,现在,又要为我们解决第四件,我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面对父老乡亲热切期盼的眼神,习近平说:“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千万不要忘了那些生活条件困难的群众。改造棚屋区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原则,多听意见,集思广益,择其善者而从之。”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习近平对参加座谈会的居民代表说。 在棚屋区改造指挥部召开的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说,安居是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安居才能乐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还存在成片的棚屋区、“架子房”。我们的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他说:领导干部有几个住在棚屋区的?如果自己住棚屋区,一定恨不得马上搬出来。将心比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钱用在急群众所需上。 7月4日,福州市棚屋区拆迁安置优惠政策、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房计价标准等3个文件出台。 7月10日,苍霞棚屋区拆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 8月底,苍霞社区共3441户涉及近万人的动迁工作全部完成。 10月,启动改造仓山区上渡等地的棚屋区,仅一个月时间,上渡一期棚改的3531户拆迁户全部搬迁完毕,没有一户上访,创下了福州市旧城改造动迁史上进度最快的纪录。 菖蒲、帮洲、义洲、下藤、洋洽……一个个棚屋区被成功改造,告别了历史。 (内容节选自《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