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笔者在秀屿区军人驿站看到,“尊崇关爱军人”优惠提示牌格外醒目。“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军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工具,风景区、名胜古迹、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景点门票免费,这一系列的暖心举措,充分体现了秀屿人民的拥军情怀。”区双拥办黄国宁如是说。 据了解,近年来,秀屿区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为契机,让双拥之花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 尊崇拥军情 亟今,秀屿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军民深厚情谊,唱响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音符,湄洲湾畔荡漾着双拥之花。 近年来,秀屿区统筹安排筹集资金5200多万元,支持驻区部队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化和规范化建设标准,完成海警营房提升改造、进出道路修缮,南日驻岛部队国旗台建设、公厕改造,哨所信息化建设,帮助区人武部整修办公楼等,采购发电机、电缆线解决部队营区线路老化问题,改善官兵学习、训练、生活环境。携手21家企业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50多次,组织“宣法进军营”10余次,协调医护人员帮助部队遂行战备演练,有效保障军队医疗体系建设。 秀屿区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尊崇关爱军人,建立了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补助标准每年递增不少于3%;积极推行优待金转移支付,义务兵优待面100%。 近年来,积极开展“情暖老兵、金融拥军”活动,启动退役军人小额创业贴息贷款、共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定期生活补助金5695.37万元,悬挂光荣牌14393块,协调33名军人子女入读辖区优质学校,帮助10名随军家属办好随调,安置2名随军家属入职区直单位,接收退役士兵、士官1063名,组织229名退役士兵参加技能培训,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455名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 关爱军民心 拥政爱民在行动,军民一家情谊浓。驻守在秀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珍惜秀屿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视秀屿为故乡,爱人民如父母。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驻地部队时刻牢记“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的政治嘱托,积极投身秀屿发展建设,在扶危济困、抢险救灾、维护稳定、植树造林、急难险重中敢于担当、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这些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们用无畏的精神、迅速的行动、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秀屿人民的尊敬和感恩。 “秀屿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都是秀屿人!”这是驻秀部队官兵真实的心声。他们把对秀屿人民无尽的爱化成了实际行动,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视为己任,为辖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近年来,先后出动官兵300人次,协助地方清理河道沟渠,开展植树造林,积极组织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抗疫期间,驻秀部队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共同守护一方平安;兴教助学、扶贫济困、参与地方文明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治安,成立爱民法律援助站和军地人民调解工作室,与区法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司法局、驻地镇司法所及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建成三体共建、三级合作的互动法援网与法律拥军服务平台,点点滴滴的奉献化成潺潺的暖流,在秀屿人民的心间流淌,人民子弟兵在默默奉献,书写着拥军爱民典范。 共叙双拥情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这是多年来秀屿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秀屿区委区政府和驻秀部队充分运用双拥平台,采取多种形式,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狠抓经常性全民国防教育,全区建立起点、线、面联动的双拥工作宣传教育体系,营造了“双拥在身边、全民齐参与”的良好氛围。并深入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路”、“军民共建绿海堤”、“军民共建果园农场”“军民共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活动,结下深厚的鱼水之情。 湄洲湾畔,鱼水欢歌。秀屿大地上,双拥工作以其波澜壮阔的气势不断涌起新浪潮,展现新魅力,书写新故事,谱写军政军民团结和谐壮丽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