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部署要求,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加大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管理力度,努力推动财政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秀屿区财政总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26.59%,增幅居全市五县区第一;完成预算批复数24.4亿元的93.44%,超序时10.11个百分点。 奋勇拼搏创佳绩。秀屿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引导带动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深化财政改革,全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强化项目建设 培植壮大财源 连日来,秀屿区财政局局长黄立雄带队深入辖区重点税源大户,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奋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 为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及全市县区(管委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议精神,该局紧盯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抓好增收谋划,在培植工业支柱财源方面,以大项目进园区为总抓手,不断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 黄立雄介绍,该局全力落实项目要素保障,助推临港工业园、笏石工业园和东峤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园区平台承载能力。眼下,一批关系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竣工或即将竣工投用,既为50万吨再生功能性纤维、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栢合冷链等项目的尽快建设投产提供坚强保障,又为提升财源可持续能力打牢基础。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该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激发经济主体活力。2017年以来,共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2.3亿元,有效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该局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着力培育华峰、CPL等一批产值超百亿企业,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进财源集聚。 当前,秀屿区财政税源一改原有的中海福建天然气、福建佳通轮胎、燃气电厂“三家独大”的局面,呈现“多头发展”态势。风电能源产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重点培育税源行业增势良好,化工纤维、先进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税收占据该区税收的“半壁江山”,税性比重大幅提升。其中,1-10月,税收收入入库20.6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43%,较去年同期的81.78%提高8.65个百分点,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秀屿区持续探索推进区属国企改革和新一轮整合。区国投公司、产业发展集团2家企业资产均突破百亿元,并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其中区国投公司系莆田市区属国有国企首家获得此信用评级,国有企业总量和现金流量不断做大。在此基础上,区属国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市场,与央企中交上航局强强联手,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启动区开发建设,展现国企融合成效。 加大保障力度 提升民生福祉 深秋,走进位于高铁新城内的秀屿区第五实验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H”形红白相间的教学楼,主楼前方有一片绿茵场,孩子们正在绿茵场上自由地嬉戏玩耍,好不热闹。 ![]() 得益于财政支持,该校实施扩容工程,增加学位供给、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教学楼于今年秋季建成投用。与秀屿区第五实验小学一样落成迎新的,还有毓英中学城东校区、秀屿区机关幼儿园等。 在秀屿,一所所令群众热切期盼的新校舍,正像雨后春笋般萌发。其中,在由高铁新城与联十一线构成的2公里横纵区域内,莆田第一中学秀屿校区、市第三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区第七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先后规划、落地,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投资超13亿元,将新增小学学位6210个、初中学位5100个、高中学位2400个。 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目标,区财政局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2017年以来,全区教育经费支出累计达32.87亿元,有力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财为民而理,财为民所用。在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该局统筹平衡财力状况和支出需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民生工程做到优先安排、优先拨付、优先落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城乡低保、城乡医保、残疾人补贴、惠农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让党的好政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今年以来,全区相关民生累计支出15.3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9%。 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最大限度地惠企利民。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局强化资金保障力度,多渠道、多方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向“三农”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区级财政共安排综合扶贫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842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338.35万元,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教育等扶持政策,继续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支持疫情防控,该局加大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力度,及时全面清理可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应急救助的资金。2020年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资金5367.71万元;2021年至今,已下达资金1831.51万元,确保疫情防控资金需求。 同时,积极做好辖区内疫情防控稳就业奖补工作,去年累计下达稳就业奖补资金511.34万元,提振企业复工复产信心。对全区2019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对承租国有资产类中小微企业予以减免租金,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加强绩效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资金投入多与少,使用效益好不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花在“刀刃上”,秀屿区财政局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理财管理模式,围绕加强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原则,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预算绩效管理融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据介绍,该局扩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范围,实现区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全覆盖;按照“谁支出、谁负责”原则,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优化绩效评价方式,继续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同时开展部门评价,通过绩效评价方式的优化,提升绩效评价层次和水平;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督促部门根据支出绩效调整年度预算;强化绩效信息公开,绩效目标、结果随部门预决算公开,倒逼部门提升履职用财能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保障。下一步,秀屿区财政局将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攻坚两个月、奋战六十天”部署要求,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加大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管理力度,推动财政收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