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 润泽一方 ——秀屿区加大投入谱写治水管水新篇章
2021-07-09 10:03:00 傅梅香 刘金通 林晓宇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思宇  

目前,全区148个行政村全部通上自来水。实施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工程等项目,推进海堤、水库、山塘等除险加固,实施防洪排涝防潮工程,全区饮水安全、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秀屿区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科学治水,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流域综合治理、城市防洪保障等体系,着力打造安全、生态、民生水利工程,描绘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农村供水从无到有

夏季天气炎热,东峤镇山香村降雨较少,可村民们不用担心饮水问题。

“山香村海拔较高,之前自来水无法通到家中,村民只能饮用山里水库的水或是打机井取水,遇到干旱少雨天气,喝水都是个问题。”山香村党支部书记许庆丰说,2019年,秀屿区水利局实施高海拔供水工程,通过新建加压泵房和蓄水池、铺设管道等方式,实现供水全覆盖,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东峤镇山香村、平海镇上林村、埭头镇赤石村3个高海拔村是秀屿区最后一批通上自来水的村庄。

秀屿区地表水资源极为缺乏,且咸淡水混合,每年可拦蓄的地表水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2007年以前,仅有几家镇、村办的水厂,大多数村民只能饮用地下水,水质较差,许多地下水受海水渗透还是“苦咸水”。

为了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秀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几年来累计投入6亿多元,建设5个水厂及1个一体化净水装置。2007年实施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完成南日岛供水体系建设;2008年起,实施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区供水管网;2010年,实施海岛村供水工程,将管网延伸至6个海岛村;2012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原水第二通道,实现双原水供应;2016年,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埭头半岛部分未通水的高海拔自然村建设二次供水。累计投入超过6亿元,铺设管网2000多公里,基本实现供水全覆盖。同时,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东风水库保护区内严格环境准入,禁止非法排污口、畜禽养殖等。

“2018年底,我们实施高海拔村供水工程,将自来水管道铺设至剩下的3个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村,全面完成埭头半岛供水管网系统,实现供水全覆盖。”秀屿区水利局局长沈国辉告诉记者,从没水喝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这一路向前的时代步伐,时时彰显着秀屿区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

截至目前,全区14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自来水,每个行政村供水入户率达90%以上,全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供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整治河道水清岸绿

连日来,在秀屿区魏厝溪施工现场,挖掘机挥舞长臂开挖河道,工人在进行护坡的基础混凝土浇筑。


魏厝溪施工现场。

魏厝溪是3条区级河道之一,途经笏石镇、东峤镇、月塘镇和秀屿区木材产业园,全长14.348公里。项目4月份开始动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9万平方米、护坡基础浇灌5.2公里、土方开挖约9万立方米。

“水利工程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突显‘水活、岸绿、景优’的综合性经济效益。”沈国辉介绍。

近年来,秀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2012年起启动农村河道整治工程,每年整治20公里;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道管护力度。

“我们通过多方争取资金、推进综合整治、打造精品工程、创新融资模式,全面推进河道整治。”秀屿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秀屿区成立河道整治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加快河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河道建设资金共计1.06亿元。主动引进央企,利用央企先进技术以及雄厚资本,全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工程项目建设、秀屿区河道综合整治(一期)EPC工程。

其中,秀屿区河道综合整治(一期)EPC工程预计总投资3.2亿元,对5条总长67公里的重点河道实施清淤清障疏浚、生态护岸、景观绿化等建设。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工程预计总投资13.3亿元,涉及土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土海周边水系综合整治及连通工程、土海与笏石溪连通工程坝边河标段、秀屿区河道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四个项目,项目于今年5月初动工,计划3年内全面完成建设。

河道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系统规划的巨大工程。在治理河道的同时,抓好管理至关重要。2017年以来,秀屿区以河长制为抓手,严禁污水直排,整治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治理违法建筑等,将境内河道均纳入河长管理范围,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分别明确牵头单位、配合部门,定人定责,限时完成。

秀屿区还创新设立“乡愁河长”,鼓励乡贤及在外企业家担任“乡愁河长”。截至目前,设立29名“乡愁河长”,累计捐资捐物达1600多万元。6个省定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由原先1个达标变为今年10月份全部合格。

防洪减灾保障安全

以前,只要遇到台风暴雨天气,位于秀屿港区前云村部分低洼群众就会担心房子被淹。2016年,秀屿区投资6800万元,建设秀屿区港区防洪排涝工程,新挖滞洪区9.34公顷、新建排涝渠2.3公里,设计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基本解决低洼地和秀屿港区重点项目的防洪排涝防潮安全问题。

防洪减灾无小事。秀屿区位于莆田沿海突出部,三湾环绕,拥有我市最长的海岸线343.3公里,海堤62条137.546公里,水库29座,重点山塘35座。海堤、水库、山塘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防线长且挡潮标准不高,遇到强风暴、强台风等天气,常有险情出现,沿海发展、群众安全受到较大威胁。

群众利益大于天。“我们水利部门始终将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利工程作为首要建设任务。”秀屿区水利局总工黄国雄告诉记者,秀屿区着力解决园区和周边群众防洪排涝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园区发展。

秀屿区建设东沁片区防洪排涝防潮工程,涉及东庄镇东沁、白山等6个村及多家落地石门澳园区的企业,设计防洪标准和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规划滞洪区面积93.38公顷,5条排洪渠、1座净宽30米的东沁水闸和海堤等工程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

石象片区防洪排涝防潮工程则是通过新建排洪渠,把滞洪区涝水排出湄洲湾,解决石象片区周边3个行政村和莆头港内涝问题,于2018年7月投入使用。


石门澳西园片区防洪防潮排涝一期工程投用。

石门澳片区防洪排涝挡潮工程包括石门澳西园片区防洪防潮排涝一期工程和石门澳产业园堤防提升工程,设计防洪防潮标准均为100年一遇,保障石门澳片区项目防洪防潮排涝安全。一期工程于去年4月投入使用,堤防提升工程计划今年底投入使用。

2009年以来,秀屿区还投入3亿元,先后实施了七期和新一轮共5期海堤除险加固及海堤应急加固工作,完成海堤除险加固73.915公里,正在施工3.6公里,病险海堤基本得到消除。投入0.4亿元,对29座水库全面除险加固,完成一期、二期山塘除险加固18座,全区病险水库基本加固完成。

针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管护问题,秀屿区探索与时俱进的管护模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

沈国辉告诉记者,该局加强建设农民水利技术员队伍,通过就地“取才”、统一培训,发掘和培养基层水利人才,明确管护职责,确保小型水利工程正常运转。开创性采用社会主体管护模式,推行水库物业化管理,通过公开招投标筛选专业团队参与管护工作,为每座水库配备巡查人员,量化考核制度,从无到有补齐“重建轻管”短板,有效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