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的头一年,闽中党组织的处境十分艰难。由于福建省委领导核心长期在闽中领导开展抗日反顽斗争,故抗战胜利后这个地区就成为国民党当局“清剿”的重点,他们调动大量军警,在闽中大搞白色恐怖,到处滥捕滥杀。尤其是苏澳、东吴、科任事件之后,不仅使闽中损失了一批优秀骨干,而且还株连了数以千计的革命群众。所以,抗战胜利后的闽中特委已不健全,特委下属除泉州中心县委外,也没有一个健全的县级党组织。 按照省委长乐会议提出的“赤手起家,自力更生,隐蔽生产”的方针,由熟悉地方情况的闽中干部分头带领部分省委、特委机关人员就地分散隐蔽,开展生产自救。除陈享源带领少数骨干在家乡南阳坚持隐蔽斗争外,其余的一路由饶刚生带领,到林(森)永(泰)交界山区隐蔽;另一路由康金树带领,隐蔽在福(清)莆(田)交界的金芝、泗洋、牛目一带;再一路由林汝梁和陈加唐等带领,隐蔽在林(森)福(清)交界地区。省委书记曾镜冰则同少数机要部和警卫人员在兔耳山至古城里和十八重溪一带流动隐蔽,并由林汝楠率电台工作人员在林森县境内的溪里笔架山、蓬菜、溪坪等几座山头移动,以便与省委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由于闽中本地干部熟悉路线,加上群众基础扎实,省委机关在国民党军大举“清剿”的夹缝中隐蔽长达将近一年而安然无恙。各路隐蔽人员还利用当地资源,烧木炭,制土碱,扎扫把,挖茹榔(染料),然后将这些物品运到福州市郊及所在县的农贸集散地销售,换回一些粮食维持生活。尽管如此,仍经常三餐不继,半饥半饱,有时粮食接应不上,只得上山挖野菜充饥。 黄国璋等率领的闽中主力,他们在掩护省委机关安全转移后,便就地分散隐蔽下来。黄国璋、祝增华等到达德化毛厝后,黄国璋返回省委机关汇报情况,祝增华、高祖武带队伍留下坚持隐蔽斗争。1945年11月,国民党保安队开进毛厝“清乡”,祝增华等转移到十字格隐蔽,并在当地建立了党支部。还派毛票打通了从德化下涌至永春湖洋和仙游西部的各地下联络点。1946年4月,祝增华、高祖武又率队转移到南安八都开辟新据点。另一支队伍由叶良运、饶云山率领,分别在永泰的藤山和转头山隐蔽。由于当时保安队在莆(田)永(泰)边区大举“清剿”,尤其凤落等基点村遭到严重摧残,致使隐蔽人员无法下山与基点群众取得联系,只好在高山上住茅蓬和山洞,采野果、野菜充饥,渡过了十分艰苦的岁月,直至1946年2月,才与特委领导取得联系,并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