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幸福感,关乎基层治理能力。秀屿区市场监管局聚焦电梯“安置房管理难、老旧梯运维难”等痛点,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以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多元协同为抓手,以长效治理为目标,推广电梯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形成电梯安全治理“秀屿方案”,为全国基层电梯安全监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图为秀屿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查看电梯维保记录等情况。 创新“三位一体”监管模式 安置房电梯因建设与使用环节衔接不畅、责任主体模糊,长期面临超期未检、维保缺失等“顽疾”。秀屿区打破传统监管壁垒,在全省首创“政府主管+镇街协调+企业主责”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构建全周期、闭环式治理体系。 秀屿区委、区政府将安置房电梯安全纳入民生重点工程,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打破部门壁垒、理顺责任链条”的思路,要求建立“每台电梯有人管、管到位”的责任体系,为监管工作提供高位推动保障。明确政府部门统筹监管、镇街负责主体确认与登记变更、企业承担日常运维的“三级责任清单”,形成“政府主导抓总、镇街一线攻坚、企业履职尽责”的联动格局,彻底解决“权责不清、推诿扯皮”问题。 秀屿区建立安置房电梯安全隐患“一患一档”整改销号台账,实行“限期整改、逐一销号”管理,推动电梯管理主体移交、使用登记变更、第三方维保单位认领等工作高效落地,实现隐患整改率100%,全面破解安置房电梯监管“老大难”,让安置群众乘梯更安心。 筑牢老旧电梯安全防线 随着电梯保有量攀升,老旧电梯因资金缺口大、协调主体多,面临安全评估滞后、维修改造停滞等难题。秀屿区以“齐抓共管、多元共治”为重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老旧电梯装上“安全锁”。 秀屿区坚持部门协同破堵点,由区安办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执法、住建等多部门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发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专项提醒单,明确各部门职责边界与时限要求,精准疏通评估流程中的“中梗阻”,确保“全域覆盖、一台不漏”。 秀屿区市场监管局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引导使用单位规范运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创新解决“入住率低导致评估停滞”等共性问题,推动超期电梯安全评估效率提升40%以上,实现“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复杂事用创新招”。秀屿区以“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为根本目标,推进老旧电梯安全治理,守护群众“上下楼”安全。 健全长效常治保障机制 秀屿区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推动电梯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治理”升级,打造可持续的安全保障体系。 秀屿区围绕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督促指导使用单位配齐安全总监、安全员并组织开展考试,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明确电梯安装、使用、维保、报废等各环节标准,让监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围绕科技赋能提效能,秀屿区推广电梯智慧监管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电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自动报警、维保在线溯源,推动监管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精准”转变,隐患发现率提升60%。 在信用约束强监管方面,秀屿区落实电梯维保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将维保单位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推动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按规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进行管理,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生态,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