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振兴夯实根基,到文旅振兴拓宽路径,再到基层治理激活动能,南日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打造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南日样板”。 秀屿区南日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打造埭头安民埔—南日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立足海岛资源优势,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为抓手,助力海岛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南日镇村集体收入达264.87万元,同比增长8.94%。 向海图强产业提质增效 清晨,南日岛浮叶码头,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肥美的鱼、巴掌大的虾、满膏的蟹琳琅满目,即将通过市场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离岸大岛,海岸线长66.4公里,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鲍鱼、黄瓜鱼、蟹等百余种水产品,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 南日镇发展海洋养殖业,盛产鲍鱼等优质水产品。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南日镇积极践行秀屿区“海洋富区”战略部署,以做强“南日鲍”产业为引领,持续拓展海洋经济产业链,推动渔业从传统捕捞向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养殖方面,该镇科学规划海域,推广多营养层级的生态立体养殖,重点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鱼类养殖、外海规模化鲍鱼基地、智能化底播养殖等项目。探索风渔融合,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投产,首批4500公斤黄瓜鱼于今年春节前上市,解锁“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场景,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远海。 陆海联动,提质增效。该镇推进品品鲜、鑫旺等企业入驻鲍鱼科技产业园,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加快建设东部海产品加工园,推动水产精深加工转型升级。聚焦三产融合,南日岛海产品直营店开到了重庆市北碚区,南日鲍旗舰店落地福州西湖,进一步拓宽市场。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模式,采用“一鲍一码”,为每只鲍鱼赋予“身份证”,守护南日鲍“金招牌”的市场信誉。 该镇还积极探索发展海洋渔业碳汇,完成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云万村、岩下村成功交易2万吨碳汇,为村集体增收18.3万元。 “品牌建设是渔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引擎。”南日镇分管乡村振兴的领导黄志颖告诉记者,该镇坚持以质立品、科技兴鲍,成功培育出“秀南1号”等抗高温鲍鱼新品系,创建中国鲍鱼预制菜基地。坚持“以品成名”,聚力打造“南日鲍”“国鲍荟”等区域品牌。 目前,南日岛拥有4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南日鲍”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福农优品”名录,正洋水产养殖的龙须菜获得全国首张龙须菜有机认证。截至今年上半年,全镇渔业水产品总产量达20.53万吨,产值突破43亿元,养殖业产值占比超八成,实现了产品增值、产业增效、渔民增收,走出一条以特色品牌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 山海野趣文旅融合出圈 8月31日傍晚,在南日镇港南村福鲍沙滩上,许多游客正在体验赶海拾贝乐趣。 自2023年起,南日岛连续3年在福鲍沙滩举办主题音乐季活动,以“音乐+”的带动效应吸引游客,打造海岛文旅品牌。 “我们聚焦‘文旅+野趣’‘文旅+浪漫’,为岛民游客提供音乐、美食、露营等多元选择,拓宽文旅夜经济新赛道。”南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单维度的演出升级为综合性的文化嘉年华,篝火派对、沙滩运动、赶海体验、星空露营等业态串起周边景区和民宿,打造撬动海岛文旅发展的“超级IP”。 南日不仅渔业资源丰富,还拥有多处沙滩和天然海水浴场,以及众多小岛、礁盘。近年来,南日镇深入挖掘海岛资源特色,突出“南日岛,自由自在,越来越爱”文旅IP,着力打造“野趣岛”“休闲度假岛”“爱情岛”,持续扩大和美海岛的影响力。 该镇策划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自由自在”野趣岛、“有风来电”爱情岛、“野生野长”研学岛等复合型旅游业态,串联国能共享号、东岱湾休闲垂钓平台、国鲍荟产学研中心、南日岛烈士纪念碑等海洋文化和红色阵地,打造拉网捕鱼、沙滩赶海、垦区捕捞等渔趣业态,策划国鲍荟婚姻登记点、燕里湾婚纱摄影基地等项目。 在海上体验项目方面,游客可以乘船前往东岱湾平台休闲垂钓、喂养鲍鱼,在垦区渔排的水上餐厅欣赏南日岛夜景,登上闽投“秀屿1号”沉浸式体验“耕海牧渔+观澜听涛”。 南日岛海钓邀请赛开幕式在福鲍沙滩举行。 该镇举办特色活动,激活旅游市场。从春节“岛BA”联赛、海岛“村晚”到“莆阳赏秋·收获美好”莆田市金秋文旅活动启动仪式,再到海岛音乐会、全国海钓邀请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海岛旅游持续升温。 该镇大力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近60家特色民宿及酒店。其中,木兰雅图酒店自5月开业以来,入住率高。 短视频大赛等活动的举办,以及全国百城百台媒体采风行、央视《三餐四季》《山水间的家》《消费主张》等栏目先后来岛,让南日岛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岛接待旅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19%;今年暑期客流量超18万人次,同比增长20%。 治理筑基弘扬乡风文明 今年暑期,南日镇沙洋村的“不等屿图书馆”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去处。这座由返乡青年“小渔哥”杨建波创办的乡村图书馆,拥有3000多册图书,设有电子阅览室、儿童手工区和海洋科普区,为海岛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 2021年,杨建波回到故乡,将800平方米的老石厝改造为集民宿、图书馆、咖啡吧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在他的带动下,创业团队成员从最初的2个发展到50多个。 人才回归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南日镇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山—海—田”旅游综合体发展规划,培育了一批扎根乡土的带头人,助力增收致富。该镇深化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今年已有4家企业入选福建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举办“海岛青年说”交流会、新春茶话会等活动,以南日“小渔哥”等典型吸引更多青年扎根海岛。镇里还成立民宿联盟和自媒体联盟,推动文旅产业从“个体分散”向“抱团发展”转型。 该镇积极融入“全市一张图”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1+8”提升行动,创新“4321”调处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弘扬文明新风方面,该镇通过“制度约束+典型引领”推进移风易俗,严格落实婚丧嫁娶审批报备制度,推广“零聘金”等典型案例。浮叶村杨建华、陈洁清、陈辉春荣登中央政法委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罗盘村施建忠、郭丽蓉入选“中国好人榜”;港南村2名村干部“零聘金”嫁女。该镇鼓励引导在外能人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山初村举行“金秋奖学”活动,本村企业家为43名优秀学子共送上5万元奖学金,以善举涵养乡风文明,让崇文重教的美德在海岛持续传承。 岛上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今年全镇策划28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南日大道整体提升工程、海岛公益性公墓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试行《南日镇日常保洁实施方法》,推广清单制、积分制,开展最美村居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数字乡村建设同样硕果累累。该镇推动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岩下村和后叶村为试点,打造政策宣传新窗口,以数字化建设激发共富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