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走亲相亲联亲”活动12期,开展好“万企兴万村”结对共建活动,办好秀商秀才二代三代青少年寻根归心之旅暨招才引智之行活动……秀屿区工商联主动作为,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显现。 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秀屿区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在服务中心大局、助推企业发展、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积极作为,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秀屿区“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 架桥铺路 畅通政企连心通道 组织“走亲相亲联亲”活动、开展“企业家看名企”活动、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秀屿区工商联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营造亲商、重商、爱商的良好氛围,架起政企互动“连心桥”。 举办主题活动,引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 “秀商遍布海内外,家乡时时关注、牵挂着每一位在外的游子,区工商联是秀商之家,张开怀抱等待、期待全球秀商常回家看看。”秀屿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冯丽冬说,区工商联认真落实市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吸引众多在外秀籍乡亲和企业家回乡考察,让他们感受家乡的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和投资潜力。去年以来共组织“走亲相亲联亲”活动12期。 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区工商联按照“企业点单、统战接单、旗舰领航、共促发展”思路,先后组织区内100多家企业分别走进宁德时代、安踏、恒安等名企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听、走、看、议”,企业家们拓宽视野、对标先进、探寻合作,推动企业互动、产业互补与共赢发展。 区工商联还围绕新公司法、AI赋能等热点议题,举办多场企业家暨高层次人才沙龙活动,去年以来累计350余人次参加,有效提升了民营企业应对变革的能力。 为强化政企沟通,区工商联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络机制,去年以来走访企业超200家,听取他们对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难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牵头开展秀屿区民营经济运行情况调查,形成《秀屿区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利用春节等节点,开展走访各商会会长、异地联络站站长及知名秀商走访活动,推介重点项目,宣传招商政策及移风易俗等。 在企业年会期间嵌入招商推介会,是区工商联另一项创新举措。他们通过“面对面”沟通,向企业家介绍秀屿的产业规划、营商环境和“双招双引”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发挥资源优势,担任秀屿“代言人”和“联络员”,引荐项目、资本和人才回归。许多企业家表示,将把握企业转型和区域发展双重机遇,探索合作空间,助力“以商招商”见实效。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区工商联关注企业诉求,近年来共跟踪办结“企业家接待日”问题24件,涉及金额超过3000万元。发起成立全市首个民企合规高质量发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由专属公益服务律师挂钩全区各镇街、各行业商会,根据企业发展所需所求,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向赋能 共绘乡村振兴画卷 水中养虾,泥下住蛤,虾食饵料,花蛤以残饵为食……走进位于埭头镇后温村的后海垦区银江基地看到,只见一大片池塘采用“对虾—花蛤”生态混养的新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 为助力乡村振兴,莆田市银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与后温村结对共建,开展花蛤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创新,带动当地养殖面积超1万亩。通过指导养殖户采用“对虾一花蛤”生态混养的新模式,助力花蛤亩产提高150公斤,对虾亩产提高100公斤。 同时,该公司邀请海水养殖专家团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惠及当地养殖产业从业人员上千人。“我们的初心很简单,就是用企业资源赋能结对的乡村,让乡亲们共享发展成果。”莆田市银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仙宝说道。 “万企兴万村”行动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又是企业与乡村双向赋能、互利共赢的实践路径,也是对民营企业家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平台。为此,秀屿区工商联推动“万企兴万村”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精准匹配,促成9个商会、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实现企业资源与乡村禀赋的高效整合。 今年以来,秀屿区工商联持续以规范商会建设为抓手,精准服务,推动商会企业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区工商联制定发布全市首个县区《加强管理和指导基层所属商会的工作意见(试行)》及2025年工作发展、服务清单,从“党建引领、商会建设、服务中心、会员管理、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明确商会工作权责,为商会高质量发展划定“路线图”。 区工商联借助基层商会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深化商会改革,进一步增强商会在服务企业发展、参与镇街发展、基层治理中的纽带作用。各镇街商会更加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笏石街道商会利用春节走访慰问68户困难户;月塘镇商会举办点亮微心愿捐赠活动暨庆“六一”儿童节活动;东庄镇商会在暑期开展“防溺于未然”青少年公益安全宣传活动;平海镇商会在“七一”当天向全镇282位党龄50年以上的老党员送上节日问候;埭头镇商会每年开展重阳敬老活动…… 此外,区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会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新春慰问温暖同行”走访困难户、“阳光1+1”牵手行动、“一碗妈祖面温暖一座城”为环卫工人捐款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广大秀商累计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600多万余元,以实际行动诠释“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 薪火相传 激活青春兴乡动能 8月11日至15日,由秀屿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工商联、区委人才办联合承办的“中楷杯”秀商秀才二代三代青少年寻根归心之旅暨招才引智之行活动举行。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秀籍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子女,通过为期5天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家乡“港兴业旺、富美宜居”的建设成果。 举办秀商秀才二代三代青少年寻根归心之旅暨招才引智之行活动。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秀屿区拥有逾20万在外乡亲,他们在全国各地创新创业,书写了“秀商秀才传奇”。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秀商秀才后代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了解不深。为破解这一问题,秀屿区精心策划此次活动,以“‘少屿’归心暨智力归回——秀屿,我们回家了”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文化体验、情感交流等方式,助推实现从文化寻根到情感扎根的转变,深化“莆商莆智回归工程”,为秀屿“港产城”融合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期间,这些青少年走进平海天后宫了解妈祖文化,来到土海公园沉浸式感受家乡的生态之美,前往蒸笼非遗工坊了解祖辈技艺的历史脉络,登上南日岛聆听海浪声里的渔家故事,走访本地龙头企业见证秀屿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原来家乡的海藏着这么多‘鲜味’,小小红团背后藏着美好的深意,祖辈身上质朴坚韧、团结协作、勇拓善济的秀商精神是孕育于这块神奇的土地。”一位营员在参观企业后分享道。在行走与体验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父辈的奋斗来路,更直观感受到家乡的变迁与潜力,“秀屿基因”在他们心中悄然苏醒。 闭营仪式上,营员代表以“三行情书”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深情,句句真挚,感动现场。秀屿区政府与冠名企业北京科跃中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为营员颁发“秀屿寻根使者”证书。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传承家乡文化、助推家乡发展的责任。 承办方精心准备了“乡情礼盒”作为伴手礼,内含妈祖平安香囊、红团、莆田线面、鲍鱼干、红心地瓜干、桂圆、花生、紫菜等特产,每一件都承载着家乡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福。 从文化寻根到情感扎根,从人才引育到智力反哺,本次活动成功搭建起在外人才与家乡之间的桥梁。未来,秀屿区工商联将继续搭建平台,增进秀商与家乡的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架起更多“连心桥”,画好更大“同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