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日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基层社会治理沃土,将司法服务融入海岛发展脉络。从巡回审判提升司法便利度,到“以保促调”化解渔民纠纷,从军地联动为双拥搭桥,到错时执行破解“人难寻、物难查”困境,一幅法治护航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在南日岛徐徐展开。 今年5月份的一天清晨,南日人民法庭审判团队肩扛国徽、手提案卷走下轮渡。为破解岛民诉讼难题,法官主动联系鳌屿村村委会,借用一间办公室作为临时审判法庭。法官搭乘当天唯一一班轮渡登岛开庭,审理了多起案件。 渔民林某夫妇为购置渔船向银行贷款,因经营周转困难未能及时还款,被银行起诉至法院。庭审前后,法官多次走访、联系当事人,耐心释法说理,最终在银行“按规维权”与林某夫妇“周转艰难”间达成一致意见:林某夫妇承诺在一年内分期还款,银行同意暂缓申请强制执行。 在一起鲍鱼苗交易纠纷中,陈某欲向张某采购一批鲍鱼苗用于养殖。双方约定陈某预付一半货款,张某在3日内交货。然而,7天过去了,张某既不退款也不交货,严重影响了陈某养殖经营。无奈的陈某诉至法庭。经法官多次居中调和,张某认识到失信行为的危害,主动归还欠款并承担保全费用,双方达成和解。 将庭审送到群众身边,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在执行阶段,针对岛民“出海难寻、作息错时”的特点,法庭还制定精细化执行方案,精准破解“人难寻、物难查”困境。 杨某是被执行人,但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杨某是渔民,早出晚归。怎么办?今年5月份的一天,南日人民法庭庭长李慜凌晨5时带队前往杨某家中,成功拦截下即将出海的杨某。在杨某家中,执行现场没有剑拔弩张。李慜和杨某面对面进行谈话,耐心询问其逃避执行的原因,释明法律后果。最终,在法官的耐心劝导和法律威慑下,杨某家属代为筹措资金,当场支付首期执行款8万元。 南日人民法庭还针对常年驻守岛礁、巡护海域的广大官兵,将“送法进军营”作为“枫桥经验”向军营延伸的关键举措,将法治春风送到驻岛官兵身边。 今年6月份,在驻岛部队的会议室里,何小明法官结合民法典,用生动的案例为官兵们讲解军人军属权益保障、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课后,官兵们踊跃咨询法律难题,法官们也都逐一解答,引导大家依法维权。 近年来,南日人民法庭与驻岛部队共同建立了军地司法协同办公室,完善协作机制,畅通涉军维权绿色通道,加强法律帮扶、法治宣传等服务,让军地共建的连心桥愈发坚实。 扎根海岛,服务民生,将司法服务融入海岛的发展中。下一步,南日人民法庭将不断优化司法供给,创新多元共治,用法治力量守护海岛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