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啦!莆田海洋牧场打造全国示范!
2025-08-20 20:30:00 黛玉 来源:洞见莆田  责任编辑:林思宇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做好“海”的文章。

莆田本地有句谚语:沉七洲,浮莆田。最早的莆田在海里。所以,大海就是莆田人的沃野良田。

经略海洋,莆田勇争第一“当状元”,敢为人先做示范。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就在莆田秀屿。

前几天,在莆田的平海、石城等几处渔港,数百艘渔船结束伏季休渔,拔锚起航、驶向深蓝。那一声声高亢的汽笛声,就像渔民们奏响的丰收之歌。

开海,既是广大渔民期盼的喜讯,也是莆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见证。

开海日,渔港渔船竞发(图源:“莆田新闻”微信公众号)

良好生态赋能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山到海,“两山”理念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为,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牧场的基础。

每年的伏季休渔,就是对海洋生态环境“顺天时,量地力”的自然修复。与此同时,莆田沿海地区还有对辽阔海洋久久为功的生态守护。

在全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莆田积极布局投放人工鱼礁,历时8年,打造出7.39万空立方米的鱼类栖息新家园,并通过长期的底播增殖放流,让海洋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借助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契机,莆田继续打出推广生态养殖、修复海洋环境等“组合拳”,开启了一场重塑海上“鱼米之乡”的生态革新。

在养殖设施改造升级方面,全市建成4.35万口新型环保塑胶渔排、7.26万亩新型环保筏式吊养设施。

经过整治,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逐年提升。秀屿区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在全省县级行政区中常年排名靠前。

好水好生态,养出好产品。目前,莆田已形成鲍鱼、花蛤、牡蛎、龙须菜等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是全国鲍鱼养殖、花蛤育苗、鳗鱼生产、龙须菜养殖的重要基地。

海上更新新型环保塑胶渔排(摄影/颜建平)

良好生态助力,莆田成为国家级鲍鱼出口安全质量示范区(摄影/梁龙龙)

“国之大器”加持

莆田三湾环绕,既是海洋大市,也是渔业大市。在“向海洋要蛋白质”的大背景下,莆田不断引进海洋养殖的“国之大器”,通过首创性先进技术的加持,推动“藏粮于技”的内涵不断升级。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是技术赋能的重要方向。前些年,德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先行开展了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结合的探索,主要以养殖网箱固定在风机上的形式,达到提升海洋养殖稳定性的效果。

在这一领域,莆田开全国之先例。落户于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国能共享号”平台,是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项目。该平台由“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构成,其中养殖水体容积约1万立方米,能够在17级以上台风的情况下安全平稳生产,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器”,代表了当今世界水产养殖的先进水平。

渔业技术融合创新,莆田大步向前。今年6月,全市首座深海智慧渔旅养殖平台“闽投秀屿一号”落地。这一庞大的“海上城堡”,搭载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及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体监测、活鱼传输和制冰等现代化渔业设备。平台投用后,将助推莆田海洋渔业养殖从近海到深远海、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绿色转型和智慧升级。

此外,南日海洋集团还领衔打造“未来渔场”智慧海洋综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基于电子海图,具备水环境监控、养殖信息管理、气候变化预警等功能,将进一步实现海上养殖可视化、智能化,推动传统渔业向科技驱动型加速转变。

既有养殖设备的硬核创新,又有软件管理的智慧赋能,莆田以现代化渔业养殖与新能源产业的跨界融合,为海洋牧场建设和渔业养殖向质量效益型、循环发展型升级,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全球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与养殖一体化项目“国能共享号”(摄影/林启鑫)

全市首座深海智慧渔旅养殖平台“闽投秀屿一号”(摄影/梁龙龙)

渔旅融合启航

农文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热门方向。如果把目光放到渔业,渔旅融合激起的浪花,越来越大。

先看政策引领。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海洋渔业七个专项行动计划,建设福建特色现代海洋牧场,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渔村。”

再看莆田探索。

前段时间,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在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持续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发挥莆田独特优势,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莆田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的主阵地之一。当前,秀屿区锚定海岛生态渔业观光游发展方向,发力渔旅融合、风渔融合,通过办民宿、兴研学、引赛事等方式,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海洋文旅新生态。

8月18日—19日,2025中国·南日岛海钓邀请赛暨海峡两岸海钓赛挥杆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海钓高手,在为期两天的角逐中,共同见证了莆田渔旅融合的独特魅力。这已经是南日岛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海钓赛事。

与海钓大赛相伴而至的,还有为期3个月的夏季沙滩音乐会等一系列海洋特色文旅项目,带动渔业观光、海岛民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开创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探索文旅产业多元化拓展的“莆田实践”。

南日岛木兰雅途酒店(摄影/林思宇)

2025中国·南日岛海钓邀请赛暨海峡两岸海钓赛现场(摄影/林鹏)

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莆田得到国家层面的更多支持。

8月初,由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支持建设的莆田海洋预报台正式挂牌。这一举措补齐了莆田海洋观测、预警预报工作短板,让渔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转型为“知天而作”,为海洋牧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正在为莆田带来一个物产丰饶、产业多元、生机勃勃的“蓝色粮仓”!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