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埭头第一中心小学校园内,2020名学生身着校服,整齐列队。9时,随着擎旗手迎风振臂,鲜红国旗迎风飘扬。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一张张稚嫩的面庞目光坚定地注视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家肃立致敬、齐唱国歌,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 埭头镇三面环海,南濒平海湾,北临兴化湾,是秀屿区人口第一大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因良田稀薄,一代又一代的沿海劳动人民不断开拓、向海而兴。如今的埭头镇,海上舟船繁忙、“粮仓”遍布,岸上青山逶迤、绿意盎然,人文胜迹与自然景观点缀其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站在操场上,秀屿区埭头第一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黄仁豹感慨万千,“近年来,我们坚持‘五育并举’,打造莆田市‘书香校园’样本校,各类美育教育百花齐放,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如今,沿海乡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城中心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在河南经商、生活很多年了,是为孩子念书特意回来的。”秀屿区东庄镇的“全职妈妈”林琴告诉记者,了解到老家有众多优质校、特色校,再看到城区面貌焕新,毅然决定返乡安居陪读。 据悉,秀屿区持续加大教育配套建设投入,3年来合并薄弱农村校12所,新改扩建学校43所,总投资42亿元,新增学位超2万个。通过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总校+”“总园+”办学改革,实现城区优质中小学帮扶提振农村薄弱学校,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除了秀屿区实验小学、莆田第十中学、石城学校等多所老牌龙头校,近两年,域内又先后崛起毓英学校、北大附中莆田学校等一批教育“生力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薄弱地区辐射,切实满足城镇居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