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鲜花灿烂开,捷报似花纷纷来。近日,秀屿区南日镇油画家陈汉卿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创作的油画作品《光影故居8》也成功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图为陈汉卿 《光影故居8》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陈汉卿,1974年出生于秀屿区南日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秀屿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莆田画院特聘画师、莆田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职业画家,其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中美协)、首届“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中美协)、“古堰画乡”首届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中美协)、《时代之光一一第五届中国油画展》(中美协)、“第四届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中美协)、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文联、中美协、北京市政府)等。 《家园·图腾》入选“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中美协) 《渔歌唱晚》入选首届“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中美协)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陈汉卿对绘画的兴趣促使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不断前进。1991年,陈汉卿进入学校学习美术教育,1997年,他在一所小学担任美术老师。海岛生活相对独立,文化交流较为局限,常年窝在海岛生活的他觉得这对提升艺术创作水平不利,于是,2003年,他便下定决心走出去,专职艺术创作。 回想起当时离开海岛的决定,陈汉卿感慨颇多:“当时丢掉大家眼中的铁饭碗,独自离开海岛,开始艺术创作之路,颇有一番‘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在开始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后,就遇到非典、金融危机等大环境的影响,面临的压力很大。” 虽是困难重重,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著坚持了下来。他在厦门创办了个人工作室,开始频繁参加全国性的写生活动和比赛,增加学习交流和实践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段时间的写生给他之后的艺术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 图为陈汉卿参加写生 带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2016年,陈汉卿将工作室搬回莆田,开始新一阶段的创作。家乡的海、沙滩、渔船、渔民......诸多带有海岛特色的人和物历历在目,这些都是陈汉卿创作的元素。他想画出最真实的生命状态,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些实事。 图为陈汉卿工作室 图为陈汉卿工作室 陈汉卿说,自己是大海的儿子,对大海始终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波澜壮阔的大海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海是出现最多的元素,《蓝色家园系列》就是生动的诠释。他先后创作了几十幅画作,“蓝色代表海洋,海是家园,船也是家园”。该系列作品之《蓝色家园之龙脉·生息》于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重要展览“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为莆田油画至今唯一入选该展。 《蓝色家园之龙脉·生息》入选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在陈汉卿30多年的油画创作过程中,《劳动岁月系列之一—脊梁》是他第一张真正意义上参展的作品,其成功入选“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作品画着的是一位满脸笑容的老翁,他正准备挑起一担海带。“为了画好这幅作品,当时多次往返厦门和南日岛,每次都是凌晨起床,跟随老翁体验真实的海带收获过程。收获过程很累,但老翁十分开朗乐观,丝毫看不出疲倦。”陈汉卿深受触动。 《劳动岁月之脊梁》入选“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 “生命在于折腾。”从厦门到莆田,从古典到写实,从写实到意象表现,再到当代意识的融入,陈汉卿时常重新思考创作意义,一次又一次打破禁锢,逐渐构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当遇到创作瓶颈时,他会选择走出去、多交流,看看相关书籍,深入思考哲学艺术,深度审视艺术创作。 近几年,陈汉卿重新开始画水墨画,希望从水墨画的创作中获得新的启发。现在,陈汉卿将创作对象瞄准莆田古民居、历史古迹、文化景点等,和以往一样,他依然注重实地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创作对象的温度。 图为陈汉卿参加写生 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岛人,接下去会继续以《蓝色家园系列》创作为基础,多方融入海洋文化,丰富创作题材,创新材料运用方式,提升作品内涵,增强作品的温度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