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区驻杨林村工作队坚决执行指挥部指令,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逆行”冲在战“疫”第一线,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细落到位。 9月23日,莆田市文化执法支队支队长庄金清从枫亭镇转战笏石镇,作为驻杨林村领队,与秀屿区科协主席曾万华等四名区派同志一起,立足实际、担当尽责,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实践中做到“七个一”: 下好“一盘棋” 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明确总协调人、总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设立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医务服务组、后勤物资组,完善人员、物资、现场、流程安排,做到责任到人、到岗、到点;市、区干部下沉编入村级防控联组,形成合成作战实体化运行机制。 建立“一套账” 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寻访、网络查找、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辖区人口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户籍人口、常驻人口、外来人口、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七类人”以及在工棚、寺庙、工厂里的特殊群体,并逐一建档造册,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核检“一体化” 建立包保责任制,干部们分头进组入户、核查数据、通知到人,做到“一条线追到头、一个点抠到底”,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在村级小学设立固定采样点,合理设置待检区,分时段安排受检对象,做好现场引流、规劝、疏导工作,推动每轮核酸检测任务高效完成;开辟“绿色通道”,为96名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36名“七类人”提供上门采样服务。 织密“一张网” 实行封闭式管理,按照地域、户数划分成9个基础网格,落实“五包一”要求,实现村庄合围;采用彩钢板、隔离栏、警戒线等硬隔离手段,设置检查卡口3个,落实24小时轮班值守和出入证制度,对进出车辆、人员逐一严格排查;村干部、志愿者组成巡逻队,禁止聚集聊天,取缔聚众娱乐场所,严管村内红白事宜;做好小区、自然村清洁、垃圾清运、废弃口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每天定时消毒,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形成“一条心” 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社会宣传与进村入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活动,把路障设起来、横幅挂起来、喇叭响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防控的浓厚氛围。目前,全村共新安装IP网络广播一套,设置“十个一律”宣传展板10处,悬挂横幅45条,张贴标语56张,印发宣传单800份,发送微信、短信3000条,出动流动宣传车29部。 倾注“一腔情” 发动两名爱心企业家,募捐到100瓶84消毒液、100瓶75%酒精、30000只口罩等防护用品,解决了当地防疫物资匮乏问题;联系一家爱心企业,筹措到300斤花生油、600斤大米、150斤米粉等生活物资,发放到30户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困难群众家中;针对村民购物、买药需求,指定专人联系、登记、采买,配送到户。 拧紧“一股绳” 5名派驻村干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排查、检测、宣传等防控工作,主动加入轮流执勤队伍,在特殊战场上接受考验、经受锻炼;76名在家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参加核酸检测,带头落实“十个一律”规定,让党徽在关键时刻熠熠生辉;7名村干部和68名志愿者坚持深入村组,宣传防疫知识,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组织实施网格化管理,让志愿服务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一面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