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育桃李——从区第三实验小学看秀屿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3-06-02 08:56:19 傅梅香 林陈冰 何雨晴 戴书艺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何雨晴  

图片

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从学习、生活和礼仪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结、训、帮、赛”等方式,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双减”政策,开设创客、莆仙戏、田径等26项社团课程,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入队仪式、文艺汇演……“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举行多项活动,引导孩子们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近年来,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围绕“质量立校”要求,坚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个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探索高效课堂,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该校获得“福建省语言文字示范校”“福建省模范职工小家”“福建省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莆田市小学教育管理先进学校”“莆田市首批基础学科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成为秀屿区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缩影。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5月31日,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新队员分批入队仪式。现场,高年级的少先队员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新老队员在队旗的见证下互敬队礼。此次,该校共有308名学生入队,通过举行仪式,增强学生们的荣誉感,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图片

为一年级新成立的中队授旗。

“德育是一所学校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廉说道。

该校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优化育人生态,从学习、生活和礼仪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为此,该校以红色基因构建思政课堂模式,担当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以活动育人为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四礼四仪”为行为习惯,养正礼仪之风;以实践育人为导向,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该校从“红色后代”康智敏老师的革命家庭展开,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建宣讲队伍,开展讲红色故事、演红色课本剧等,将红色故事活动融入日常学习。邀请“五老”进校园、进班级、进基地开展“四史”宣讲,通过形式多样的红色“大思政课”,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该校利用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主题教育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行仪表之礼,养礼仪之风。学校制定“四礼”,即仪表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编写《习惯养成儿歌》,上学晨读、出操赛读、放学路诵,让礼仪规范牢记于心。通过“定章、争章、颁章、护章”,让每位孩子每个月都养成一种好习惯。同时,每年举行新生入学典礼、十岁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让礼仪融入成长。

该校还注重实践育人,挖掘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校被评为“秀屿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赋能蓄力 强师兴校

5月初,在秀屿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该校教师何曼婷以生动有趣的讲解、富有感染力的精彩课堂,获得一等奖。

“作为新教师获得这个奖,既是肯定更是激励。”何曼婷告诉记者,学校以“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方式,通过“传、帮、带、教”等方法与途径,开展一系列新教师培养培训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速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兴教必先强师。该校原是笏石坝津小学,2019年8月升格为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和教师人数不断增加。

“学校刚升格时,各项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断层情况严重,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教学带头人更是缺乏,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陈立廉说,面对困境,学校大胆探索,勇于摸索实践,通过“结、训、帮、赛”等方式,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该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针对培训主题和相关内容让教师“走出去”,到外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学习新思路、新方法。坚持“请进来”,多次邀请专家团队到校现场教学指导。

该校加大教育教研改革力度,构建教育研究实体,成立教研团队,探索高效课堂,培养优秀的教研团队。实施“青蓝工程”,遴选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成长,向“青”传授技能,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的职业愿景。

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方面,该校通过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优秀教师晒课和教学开放周活动,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学习、赶超榜样,积极参与改革课堂教学,将新课改落到实处。

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学生数超过2000人,市级名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莆田市教坛之星5名;区骨干教师19名。

特色办学 打造亮点

6月1日,该校开展主题为“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文艺汇演。小品、莆仙戏、课本剧、朗诵、歌舞、时装秀等富有特色的节目精彩不断,赢得了台下师生和家长的阵阵掌声。

“我们通过举办文艺汇演,充分展示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对生活、对校园的热爱。”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吴丽玉告诉记者,整场文艺汇演由学校各社团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艺。

“第二课堂”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该校紧紧围绕“控总量、提质量、减压力、优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专长,精心设置特色活动课程。开设了创客、莆仙戏、剪纸、软笔书法、电子琴、创意美术、中国画、象棋、田径等26项社团课程。这些社团分为低中高学段,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每周课后服务时间举行社团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全区率先建立创客社团,开设Scratch创意编程、Arduino、C++、3D打印建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项目,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经过两年的时间,社团学生获得莆田市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等奖项50多人次。去年,该校获得莆田市创客基地校。

“社团活动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而且也能学到一些技能。”六年(6)班学生林方妍说。

图片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此外,该校还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以学校整理编发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拓展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塑造良好品行。

陈立廉表示,学校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不断成长。

秀屿要闻
产业经济
乡镇、部门动态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17002539号-1
  • 莆田市秀屿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秀屿区机关大院内
  • 邮政编码:351146 联系电话:0594—5855099
  • 投稿邮箱:xybdz2014@163.com
  • 举报电话:0594—5855099 举报邮箱:xyqrmt603@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莆田市秀屿区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